六耳猕猴绝非孙悟空主观放出的毫毛分身,而是他主观无法控制产生的黑化“心魔”。这“心魔”表面带着虚伪求饶的面具,背后却一棍打晕了唐僧。
原文讲二心,也就是两个心猿,一个仁心仁意,惩恶扬善。一个称王称霸,豪取功名。如来说,看二心争斗,也就是人心中善与恶的争斗。
最后孙悟空一棒打死六耳猕猴,“六耳” ,通常我们说秘密,只让四耳知 ,三人成虎,六耳是第三个人,初心已被他人混淆得不成样子。
且说六耳猕猴的模样、神通都与孙悟空相同。二人也从天上达到地下。有人诡辩,说真悟空早被打死,因其大闹天宫,罪恶滔天,天界、地界早就想除掉妖猴。说自真假
六耳猕猴和其他妖怪不同之处在于,他并不想吃唐僧肉,但确实有野性的一面,沙僧打死冒充他的猴精后,六耳猕猴取肉煎炒,可见其本性不过是千年的“钻地精”。这更类似于人心兽性的一面,残忍、自私、自居功劳。
《西游记》是一本神魔小说,也是一部佛理与道法思辨的哲学读物,我们都知道做事不可“二心”,且看六耳猕猴的行为,想绕过金蝉子,自己去取经,又幻化出其他师徒四人。显然是不可达成的,金蝉子是十世修行的长老。如来钦定的取经人。
可是既然是钦定,这规矩是不是可改呢?我们且从猴王出世来看,孙悟空是挑战权威的形象,他是规矩的破坏者,天地精华而生,在菩提祖师学法二十年,懂得些礼仪规矩,但仍克制不住猴性顽劣和好大喜功。
我们可以看出,倘若“六耳猕猴”为孙悟空心魔所生,孙悟空挥棒打死的是不是自己的心魔吗?我们且说心魔是什么?是本能、是缺点。那么心魔所灭就只有一心,这也是做事的根本。
自古有“少不看西游”一说,因为看懂了大概少年意气也被消磨了,很多规矩是写定的,不可改,需要少年按规矩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