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所谓的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然而,它也不是任何信息,而是1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它肯定影响读者的决策——大多数读者真的回去看,看完之后真的会爽
长期来看,它肯定会对读者带来更好的结果——品味提高了
感:其实,知识我们都听过,但是从来不知道如何去定义它, 在没看到这个想法之前,我觉得知识从大的范围来看,就是书本上的内容,专业的内容,当然现在网络上的内容也都是。
思:老师对知识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对象都是我们自己。 确实,知识之所以能称为知识,首先得是对你来说是知识。 其次是这个知识,对你产生了影响。 比如这个专栏,或者得到上的其他专栏,都给你带来了视野的开阔。
更好的结果和更好的决策,所以,最终,知识是要用起来,并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才称得上为知识。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书读了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学了没用起来,这样的知识还不能称为知识。
行: 所以,知识最终是要用起来的。
长期
见:在思考知识价值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却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维度,他们不考虑长期短期
绝大多数人在判断知识有用与否的时候,希望那信息马上有用,立竿见影。
感:确实如此,我最近也在想这段时间学点啥好呢。 其实只是从有用没用的角度去思考,压根就没考虑长期短期
通识
见: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加高级,更有价值
逻辑学、概率论、英语、编程等通识知识,就是那些哪儿哪儿都用得上的知识。
感思行:所以,多学习这些通识内容
见: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识完全没用关系。
所谓融会贯通,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原本貌似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直接产生了意外的联系,而后竟然发现哪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融汇贯通的前提是什么呢? 可产生联系的节点数量足够多。
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学习上,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