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最近这段时间很少去阅读商业经管类的书籍,为什么这个样子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一方面目前市面上这些通俗流行的商业经管类的书籍,从学理上而言,非常的不深入,专业,系统,另一方面,从实践上而言,也不太具备所谓的实战,实效,实操性。虽然这些书籍大多宣称有所谓的原理方法论,但实际上这些也就是说说而已,你真的按它说的这种去实地操作会发现有很多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这次又选择了这么一本书去读呢?有三个原因,第1个原因,我对这本书的题目很感兴趣,看起来是一个很宏大的,很深入的,很专业的一种对于管理学的一种认识,第二个原因,就是我自己在读这商业经管类书籍的时候,总会给我一些行动上的启迪,也就是说,我在读这些书的过程当中,我总想去结合我自己当下所要做的一些事情去创造性的运用其中提到的思维理论,在我看来,这种理论只有在实践验证的过程当中,你才能够发现这个思维理论的局限性和可行性。
第三个原因,就在于读这些书籍的过程当中,由于它的这种学理,在我看来不是那么的深入专业系统,所以说我自由表达的空间范围就比较的广阔,在导读这样的书籍过程当中,可以更自由的更自在的去畅谈自己的心中很多的想法,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注水的过程,而是说是一种思辨的过程。
对于这本书个人以为,就是说那些中型及中型以上的大型企业,我觉得或许读读这本书还是蛮不错的,但是对于这个范围以下的,比方说我就是开一个超市的,开一个小店铺的去读这本书的话,那么他这个角度就不一样了,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那是因为作者是站在那个中型以及中型以上大型企业的这种组织结构以及它所具备的资源条件等等相关方面,来进一步展开前瞻性的理论思考,那么对于我们不具备这种组织结构,或者说这种资源条件的这么一个微型企业而言的话,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弄明白这个他们要搞什么名堂,然后弄明白这个名堂之后呢,我们就能够借风使力,如果用里面这个海尔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他们去搞生态化,我们被生态化。
那么个人导读这本书的一个角度,是是从一个个体了解的角度出发,对于作者提到的那些非常遥不可及的一些东西,比方说像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智能终端啊等等这些,对于我个人而言,也可能是对于周边很多人而言,都是非常遥远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书中那些大企业,像他提到的阿里,海尔,这些企业玩的那种,书中叫基石平台,那是他们负责的,对于我们而言,假设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卖冰箱的一个店铺,那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借助他那个平台去卖货。
另外在这里可能就是涉及到一种格局的问题,有人说那你就要有这种阿里的大格局,海尔的大格局,怎么能够想到就是说是一个卖冰箱的小店铺,格局视野如此之狭隘呢?那这个就是我前面讲过的,我们可以去弄清楚他们在搞什么名堂,但是我们得聚焦于自己当下的现实情况,结合自己的资源条件,自己目前的组织现状,等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去选择性的采取一些方法措施。你如果说把他那个海尔目前发展出来的相关的这种组织模式或者说它的一些资源条件你直接照搬照抄,那你看起来你好像你格局大,实际上那是一种叫做自我忽悠。
那么从前面讲的这种个体角度出发,把这本书当中,我个人选取的一些思想要点与诸位来好好的聊一聊。第1个思想要点是管理的历史,你想讲管理的变革,你当然得涉及到管理历史上的变迁呢,在作者看来这种管理历史上的变迁它分为4个阶段,然后他在具体根据这4个阶段来谈一些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呢,我自己熟悉的,我就不再多加的阐述了,我只谈一谈,就是这本书里面,我个人发现作者在梳理这个管理发展史的这个路径过程当中一些可能会被人忽略的一些地方,当然这也是我忽略的一些地方。
第1个可能被忽略的地方,就是我们讲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时候,似乎只聚焦在泰勒身上,但是在这本书里面还提到了两个人,他们是泰勒的追随者,一个是莉莲,另外一个是他的丈夫叫做弗兰克。那么这个莉莲了不得,美国尊称他为管理学第一夫人,这两个人呢,对泰勒的科学管理,实际上是有那一种继承与发扬,莉莲的丈夫弗兰克号称动作研究之父,也就是说他研究工人在干活的时候的动作,看怎样的动作能够省时省力,又能够提升效率。
那么这个莉莲呢,她的这个对管理学的贡献在哪,就是他把这个心理学引进到了这个科学管理里面,他研究这个疲劳的问题,怎样去培训工人,招聘工人会借助心理学的工具和方法。
第二个可能被忽略的地方,就是我们可能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有一种误解,就是他好像是把人变成了机器,但实际上这是滥用科学管理的一种人所制造出来的问题,对于泰勒本人而言,他并不是要把人变成机器,他要实现共同富裕,所谓的共同富裕,指的是这个雇主以及雇员之间,都能够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他们不仅在一块要怎么分配财富,还要去谋求怎样去创造和扩大更大的财富,谋求共赢。
第3个可能被忽略的地方,就是管理学家西蒙强调的有限理性,就是说你的知识智力水平,你理性的能力,它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那也就意味着你在面临做一个选择或者说做一个决策的时候,你如果单靠自己拍脑袋啊,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你的理性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那么所以说要做的事干嘛呢?就是我们现在不是强调的一些事情嘛,所谓的给员工授权,分权,赋能。
第二个思想要点,就是作者认为的管理学上第4次的革命,那么这一次的革命有什么变化了呢?第一,新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这个基础之上的,第二,生态型组织,第三,价值共生,第四,人的价值第一,第五,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等。这里面我个人觉得可能比较需要探讨的就是这个生态型组织,其他的有的就是有点虚,有的就是也太遥远了,倒是这个生态型组织,倒是可以好好的推敲一下。
第三个思想要点,就是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做着简单的梳理了一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就是说这亚马逊最开始的时候卖书,然后呢,他用的办法就是这个书比较多丰富便宜,然后呢你可以去评论,这个你现在看起来就是说习以为常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可能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式,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发现遇到问题了,就是美国最大的连锁零售书店,巴诺书店,也自己搞网上书店,跟亚马逊搞价格战,然后还准备把他这个卖书的这个最大供应商给收购。
那这个时候,亚马逊才开始拓展它的业务,就不只是卖书了,卖其他的,比如卖cd唱片啊,然后在卖这个过程当中呢,他自己去进货,然后再放到网上去卖,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出现了这个库存的堆积等等很多方面问题了,那所以说,他就不自己卖了,就跟那些卖货的企业合作,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台卖货,然后再一步步演化就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亚马逊。
那么在看这个过程当中的时候,我比较触动的就是在于在亚马逊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他也不是说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规划到了今天这样的蓝图,而是说是在具体做这件事情过程当中,不断的遇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的发现了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定位,所以才一步步发展到了今天。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在做这些事情过程当中,也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各种挑战,自己也出现了,就是意想不到的情况等等这些,跟很多企业面临的现状其实差不多,他采用的方法,也没有说高超到所有的企业都干不了,我想,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但是我是觉得很多人似乎在表述这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时候,要么就把这个过程很神圣化,要么就是干脆忽略掉这个过程当中,这个企业它在面临这个现实问题时候去应对的方法,而是说直接根据他当下的这个世界巨头的现实,反向去梳理出来一条通往他当下这个世界巨头结果的一条,自认为的成功逻辑出来,然后按照这个逻辑,照搬照抄去运用在自己的这个企业经营上,似乎也仿佛能够去做到这种世界霸主一样。
第四个思想要点,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到多边共享。这个规模经济就是说我自己生产一个产品,然后我把它不断的实现量化生产,这个范围经济呢,就是我不只生产一个产品,我可能跟产品相关的一些产品,也去生产多元化经营,然后去扩展,那么这个所谓的多边共享呢?就是一个平台上面,自己这个生产企业,供应商用户等等相关利益全部在这个平台上面。
第五个思想要点生态圈。这个词特别,而且就是也是目前而言相当形象的去描述了,就是这些大型企业他们目前所做的一些事情,那我们可以看一下面这张图就一目了然了,就能够清除所有生态圈,但是我刚刚在想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企业所构建的生态圈跟我们自然界的生态圈。
我是觉得这差异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我们自然界的这个生态圈,至少在目前看来,你不知道是不是由某个人或者组织去设定出来的,而是自然演化出来的,那么企业的这种所谓的生态圈,虽然也有的很多提倡要自然演化,自然演化,但是它归根结底是在人所构建的组织下所演化出来,所以在强调一个企业在自然演化生态圈的过程当中,也不应该忽略掉人以及这个组织智力资源的投入。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个人是蜻蜓点水式的,将这本书当中的一些我认为有意思,以及从我的角度而言可能稍微有点作用的思想要点给提炼了出来那么,可以说连这本书里面他提到的这种核心内容,我都没有涉及,因为对于我而言,那些东西太过于虚无缥缈,从知识学理的层面而言,我个人觉得收获不是说没有,但是我能够去接受到的,或者说能够去思考到的,基本上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这么几点,这跟我自己的经历,学识结构等等都密切相关,其他人能从这里面获得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就目前而言是这么一点儿。
那么如果从实际行动的层面而言的话,这本书就让我萌生出了一种基于生态思维,生态组织,价值共生理念的行动策略与方案,那么这种行动策略与方案又结合我前几天的经历,把它结合到一块儿,那么从今天开始就会去实践一下,看到底成果怎么样,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个人关注的一个公众号。
他要做的一件事情,实际上也就是这本书里面讲的,做这种生态圈,价值共生这种理念的事情,然后呢,我也去申请跟对方去合作,这个结果我不知道会怎么怎么样,但是这件事情的本身,无论是我做的这件事情,还是对方做的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的这种所谓的构建一个生态圈,然后实现生态圈里面这种各方利益的价值共生,这么一个具体体现。
另外,提醒诸位,如果大家看我在导读人文社科这些专业书籍的时候,会发现我自己自由发挥的会很少,而且呢就是会深入的,特别详细,但是像这一类的书的话,自己会比较的随意,而且就是自由发挥的会特别的多,那是因为对于我而言,那些书我自己学习收获的多,也就是说我还处在一个吸收的阶段,我得慢慢的琢磨思考,那么像这一类的书,最重要的是能够去调动我当下可行的实务行动,而不在于让我去学习吸收深入系统的学理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