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接了一个新班,记得打扫教室那天,我一鼓作气处理掉了教室内百分之九十的东西,让有需要的老师搬走甚至直接扔进垃圾桶,当我将清洗完的风扇重新安装到墙壁上时环顾了四周,那种空,正是我想要的。讲台,柜子,课桌等都摆在了合适的位置,因为东西少,有一种说不出的明亮,加上没有了堆积,味道也随之清爽了起来,我想这正是《极简主义》带来的吧!
极简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只留下极少且必须的物件,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活出生命的真谛。有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我想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是指日可待了吧!书中介绍了一种打包派对,邀请好友相聚,在其见证下,将物品一件件打包起来,然后决定哪些是不再需要的,以一种极有仪式感的方式清理掉。就好像给心灵作了一次洗涤,渐渐地明朗起来。信奉极简主义的人,往往会越活越快乐,他们将精力都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了平凡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正能量的载体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负能量满满的人,他只要出现在你眼前,便变着法儿地抱怨生活,从工作到材米油盐,有的人则远离,有的人则被带动。有时候,我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着负能量的人,我记得我考驾照的时候,科目二考了三次都不通过,当我在和办公室同事聊天时找到“知音”时,惊讶之余是吐槽,这驾照也太难考了。回到家,和老公说了这件事,老公立刻给了我一个白眼——你们这是在传递负能量,知道吗?是啊,一语中的,慢慢地负能量,就算有一百次机会,也可能会擦肩而过。如今,我已拿到驾照,完成了今年其中的一个年度目标,想起那个慢慢负能量的自己,哭笑不得呀。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极简主义是一个帮助你获得自由的工具——远离恐惧、烦恼、重压、内疚、抑郁及束缚的自由。自由。真正的自由。”很多人成了妈妈之后,会有这样的感叹——等娃儿会走路了,我就自由了;等娃儿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等娃儿上大学后,我就可以去自由地旅行了......有时候,一个又一个“等”字是很致命的,它能摧毁你生命中所有的热情,哪怕终于等来了这一刻,你会发现,这一切不过如此,心还是那么的失落。书中有一个理念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在山上。在《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命令摩西行至山巅。接下来,上帝下了一道看上去似乎多此一举的命令,让摩西“在山上”。看似多此一举,但实际上实在告诉世人,要活在当下。过去不可挽回,明天又未可知,唯有当下值得好好珍惜。苏轼在《记游松风亭》中写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望着松风亭还在树梢那里很高的地方,感到脚力不济的苏轼想找一篇林子停下来休息一下,原本想着一鼓作气往前走,到了目的地再休息,可话锋一转,是啊,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既然累了,何不及时休息一下,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活在当下,需要的是豁达的勇气,活在当下,也需要舍得的智慧。
民间流行着“七年之痒”的说法,如果顺利度过了这七年之痒,那白头偕老也就基本能成真了。殊不知,中国的夫妻关系,很多只是维持再表面,什么丧偶式婚姻,什么将爱情转化为亲情。多少婚姻是为了孩子等原因凑活着,正是这种凑活,击溃了多少人的梦想。我想,关键正是那“七年之痒”,这段时间,该如何去经营婚姻,是需要智慧的。从来不觉得,爱情成为亲情的说法,爱情就是爱情,另一半和你有着亲密关系是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能比拟的。很多的婚姻不是败给了第三者,而是输给了柴米油盐。书中说,当我们欣赏对方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样子,而非我们所希望的样子,我们才能正真地达成理解。是啊,很简单,就是一个包容,不必是是追求完美,也不必绞尽脑汁改变对方,欣赏对方本来的样子就好。
《极简主义》并不是极简生活,它主张的是精简生活中的物质,让内心丰腴起来,这才是生命的真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