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教育 爱满天下
文/冯兵田
李丹,湖南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教师。外祖父和父母皆为教师。热爱讲台,热爱学生,“爱满天下”是李家的教书家训。正是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李丹今年也顺利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近日,恰逢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李丹向记者讲述了其一家三代情系教育的故事。
“拼命三郎”外祖父
李丹的外祖父王辉煌今年七十四岁了,退休前是涟源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学校长。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办好学校结合起来,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融化在办出学校特色之中。在职业中学创办初期,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招生难,他走村串户做宣传发动工作,走迹遍及几十个乡镇;缺教学计划,他向省内外专家和兄弟请教,在娄底市率先制定和印刷了五万多字的13个教学计划;缺教材,亲自去邵阳,走株洲,奔长沙,不辞劳苦;为办陈列室,从构想、组织、文字编辑、排版均亲自出马,十多个通宵达旦,彻夜未眠,从而被老师们称赞为“拼命三郎”。
在教学改革中,他身先士卒,不断探索,在省、地、市级专业刊物或教政研讨会交流、发表论文18篇,其中《职高学生市场竞争能力的培养力》和《农村职高实施“学、技、工、商、贸”教学模式的探讨》荣获湖南省职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他主办的学校教学工作,《涟源报》以《这里星光灿烂》,《娄底日报》以《涟源一职中培养适应型人才拓新路》和《路在这里延伸》,《湖南日报》以《致富能手的摇篮》进行了报道。在其他领导和他的共同努力下,该校被评为省示范职业中学。
“书呆子”父亲
李丹的父亲李卫红于1992年6月从湘潭师范学院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涟源职业中专学校任教到2001年8月,2001年9月至今在涟源四中任教“数学”和“信息技术”课程。
其一生严谨教育事业,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但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钻研教材和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从而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书呆子”。
李卫红特别重视教学探讨和研究,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从而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还有10多篇论文和10多个课件分别在省、地、市获奖。其中《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函数Y=A(wx+θ》的图像与性质》荣获省一等奖,《椭圆及标准方程》获省二等奖。父亲还在2004年参与建设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课程子课题《£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设计,获得此课题的省三等奖,被评为涟源市优秀电教员。
“娃娃”老师
1992年8月李丹的母亲王缀丽继承父业当上了小学教师。李丹三岁时出于好奇,偷偷走入她的课堂,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事物:干净的黑板,活泼的学生,激情讲课的母亲。母亲的讲课总是那么生动,与学生互动总是那么自然巧妙,对学生的管理总是那么刚柔并济,教学效果总是那么卓著。母亲对教育事业的炽热之心熏陶到了她,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李丹八岁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萌发了长大后要当教师的念头。她请外祖父买了一块小黑板,挂在家里的墙壁上,请外祖父和外祖母当学生,模仿母亲上课时的姿态,一本正经地上起课来,宛如一位小老师。外祖母风趣地夸奖她:“真是个娃娃老师。”
从小受父母熏陶的李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毅然决然地报了师范专业,立志毕业后当人民教师。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她具备了一定的教师技能,在这次娄底市直学校招聘考试的面试中,她讲的《再见了,亲人》获得了在场评委的竖大拇指称赞。
如今,李丹也接过一代代人传承的“教鞭”,顺利走上讲台,面对众多学生,她深知虽然三代教师,不同的教学岗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可唯有热爱讲台、热爱学生,“爱满天下”的李家教书家训恒久永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