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 · 通识 · 6/48】《金融的解释》金融学通识课

【读书 · 通识 · 6/48】《金融的解释》金融学通识课

作者: 漫读好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16:57 被阅读0次

    题外话

    上一本书《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的核心是建立思维格栅模型,通过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提取其中能够融会贯通的视角与思维方法,从而拓宽和加深自己的认知。于是我重新梳理了今年读书的4个主要方向:

    ▶    投资:投资大师和专业人士撰写的书籍;

    ▶    通识:各个学科通识类的书籍;

    ▶    中国: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籍;

    ▶    跨学科:跨学科领域研究的书籍;

    后续我将按照这个思路选择阅读的书目,书籍获取主要通过图书馆借阅。这本《金融的解释》是在图书馆金融类书架上偶然发现的,副标题是“王福重金融通识课”,正好与阅读方向匹配,于是就借了,结果在书架上发现自己买的《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还是先看借的书吧。

    关于本书

    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一般不会去看网上的书评或者其他读者写的读书笔记,担心受到太多的影响。本书作者我之前并不了解,就是单凭书名选的,读的过程中有个别叙述个人感觉不太认可。

    书读完后我在网上搜索作者介绍才发现作者王福重是一位争议蛮大的“网红学者”,在视频节目和社交媒体上发表过一些“奇葩”言论,在此就不展开了。

    如其字面含义,作者认为“金融”是资金的融通,即流动,金融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技术,是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人性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本书作为通识课,将金融的基本研究要素清楚地梳理出来:从金融起点“货币”的演化到各种金融资产,从传统的金融市场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从不同金融机构的职能演化到经济现象与金融问题。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一书关于金融本质的叙述: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交换,就是在双方之间进行的跨越时间的交易。所有的跨期价值交换都是金融,都是金融要解决的问题。

    金融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由三类要素构成: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它们的技术与制度安排,其核心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

    金融工具

    金融有一个自然的起点,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东西:货币。货币是一切能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东西,其演化经历牲畜、粟米、布匹、贝壳等中介物,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纸币,再到现在的电子货币,而“现金”或者说“通货”的价值是因为它们的“购买力”。

    那“钱”是越多越好吗?当然不是。一个社会需要多少货币,不取决于某个人的愿望,而取决于实在的需求。书中对不同经济学家的货币需求理论也进行了简要描述,如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新货币数量学说的差异,没有复杂的数学公式,对小白读者比较友好。

    货币对大规模交换与社会分工起到了关键作用,金融创新推动了文明发展,从货币开始,存款、票据、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陆续出现,又进一步创造出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现在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还有一个关键的构成要素就是参与者,从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到银行、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都在金融链条之上。

    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银行了,原始形态的银行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而近代商业银行最早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而第一家能称为商业银行的是1694年在伦敦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后来成为了英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的钱庄早于票号,在明朝中叶出现,主要职能是钱币的兑换和保管,即存贷为主、汇兑为辅。票号在清朝道光年间出现,第一家票号是1824年山西平遥的“日昇昌”。票号主要取代的是押解银两的镖局,即以汇兑为主、存贷为辅。之后钱庄和票号的业务开始互相融合,都以存贷为主、汇兑为辅了。票号主要客户实际上是清政府,成为清政府的中央银行,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票号大量破产,而钱庄直到1953年也彻底消失。

    除了商业银行,还有中央银行、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等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本书里对它们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阐述,可以帮助读者对各个金融机构有基本的认知。

    金融市场

    有了产品和参与者,还需要交易的场所和规则。金融市场可以以它交易的金融产品区分,有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产品也越来越复杂,随之而生的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不断上演。

    本书里对2007~2008年美国金融次贷危机进行了描述,从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卷入其中,各种金融工具层层加码,整个市场从形势大好到暴跌崩溃。进入21世纪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大好,房价不断上涨,当时的美国政府又推动“居者有其屋”计划进一步刺激房地产市场,银行开始向没有贷款资格和还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即“次级贷款”,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  银行为了规避穷人无法还款的风险,将次级贷款卖给“两房”(房利美&房地美),获得的资金继续做房贷;

    ♻  “两房”为了规避风险,将从银行买下的贷款按期限、利率进行组合打包,即进行“资产证券化”,然后将“住房抵押债券”(MBS)卖给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将MBS买下后,又包装成“担保债务凭证”(CDO)转卖给全球的投资者,而且进一步将CDO分解成风险低的和风险高的部分,低风险CDO不愁卖,高风险CDO则找到喜好高风险的对冲基金作为买家;

    ♻  对冲基金对这些高风险CDO也不放心,于是找来了保险公司,于是保险公司又创造出一种保险产品“信用违约互换”(CDS),保险公司发现过去几十年市场一直良好,违约率很低,只要多找几家对冲基金,收到的保费就可以支持正常赔付;

    ♻ 信用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也“功不可没”,次级债经过评级专家们的包装立即身价百倍,成为抢手货;

    次级贷款经过层层转手、层层加码后卖到了全世界,每一层都加了几十倍甚至更高的杠杆。而这一切所有的源头-美国房价在2006年年底开始下跌,建立在房价上涨基础上的所有债券的价格也开始下跌,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市场开始恐慌,进一步引发债券价格跳水,参与者开始疯狂抛售,于是次贷危机爆发了。

    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克南在《金融的本质》一书中描述了美联储如何应对历次金融危机,其中也包括次贷危机。本·伯克南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2006年初接替了格里斯潘,成为美联储主席,以亲历者视角去审视危机爆发与应对过程,读起来应该更有沉浸感。

    金融视角

    除了基本的金融知识,通识课更需要学习的是通过金融的视角看待问题,比如上文说的社会中的钱是越多越好吗?还比如银行收到的存款是资产吗?答案是否,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像贷款这样可以产生收入的才是银行的资产。再比如通货膨胀一定不是好事吗?答案是通货膨胀的程度决定它是好是坏,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弥补企业成本上涨从而促进生产,对社会和经济运行是好事。

    有了金融思维,再看待一些事物会有新的认知,比如时间有价值,信用有价值,确定性有价值,风险也有价值……这本书是一个开端,我会持续阅读和分享金融与经济学领域的书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通识 · 6/48】《金融的解释》金融学通识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sd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