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隐隐在姑苏城里的古塔

隐隐在姑苏城里的古塔

作者: 苏城姑姑Ivy | 来源:发表于2023-06-22 22:33 被阅读0次

苏州不单是园林之乡,也是一座宝塔之城;中国十大名塔就有两座在苏州!一个虎丘一个北寺塔。

塔,是古人的摩天大厦,从西方吟游诗人弹奏里拉琴时所叹惋的巴别塔;到东方评弹先生拨动小三弦时所传颂的琉璃塔,天空仿佛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祈望;而苏州,这座自古就与宝塔结下深厚情谊的“人间天堂”,更是如此。

虎丘塔当然是苏州名片。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早了200年,为古老苏州的象征。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塔顶中心向东北倾斜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云岩寺塔歪斜着身子,宛如老态龙钟的外祖母,任由孩子们在她膝下玩闹,千年不变。

报恩寺塔(北寺塔)“苏州古城第一塔”

另外一个北寺塔,正式名称是报恩寺塔位于苏州城北中轴线上,著名的拙政园在其东侧,据传始建于南朝梁代(502—557年),现存之塔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重修,隶属于报恩寺,塔高76米,八面九层楼阁建筑,至今仍可以登至塔顶,为苏州最高的佛塔,有“江南第一塔”之称,也是苏州城内的标志。我在八十年代上过塔楼可以俯瞰苏州城。

从拙政园里看到北寺塔成为此园林的景最经典标志,特别塔身在落日晚霞中成了“金塔”与夏日荷花相映生辉。这个景致真的是苏州人的骄傲,得益于苏州古城的限高政策,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并未淹没在现代的钢筋丛林中,古城限高使古塔依然高耸。下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苏州把平江地图标注为的“六城门里”在小巷深处还有几个古塔。

罗汉院内静看塔影成双

罗汉院双塔,从来不是苏州著名景点,但仿佛做什么都绕不开它。春天来访玉兰,秋天来赏银杏,大人小孩沉溺于网红双塔市集……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位于定慧寺巷22号。正殿遗迹经清理复位,为江苏目前唯一作为文物保护的宋代建筑遗迹,所存宋代石雕柱、础之精美亦属罕见。说起苏州双塔,他的故事一点都不比虎丘塔少,首先就是它的“外貌”几乎完全一样,最让人好奇的是塔顶上高达10米的塔刹,这么两个重达5吨的铁疙瘩,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搬”上去的?

“苏州唯一存留砖塔”

离塔不远处还有一个苏州目前留存的唯一砖塔,也是苏州最小的古塔,甲辰砖塔(唐末宋初)。砖塔为五级八面楼阁式砖结构仿木塔,高6.82米,基座每边底宽0.51米,对径1.2米。顶层与塔刹是修复的。

2022年进行再次修缮,原先围栏改成现在有机玻璃挡板,周围环境也更有古色古香江南风格。

地铁一号线相门站一号口左拐300米就可以去打卡了。

今日凉风习习,在古城里我就去欣赏了双塔和甲辰砖塔。转一趟感受到了姑苏旧日繁华今日保护与发展。

相关文章

  • 游记‖斜塔巍巍看苏州

    于姑苏城中,探寻风雅“宋”,宋塔应该是首当其冲的。这些保有宋代遗风的古塔,矗立千年,作为地理标志,联结起繁华姑苏的...

  • 姑苏城里江南诗

    对苏州的了解,大概远远多于原生故乡。 18岁开始的七年时光,都留在了姑苏城里的角角落落。 在常州,除去居住过的两个...

  • 姑苏城里故事多。

    距离上一次踏上苏州之行,恰好已有两年之久。那时还处在任性的年纪,总喜欢随心所欲地四处行走。却习惯文艺称之为那...

  • 姑苏城里好风光

    记得隐隐懂事时,拿着小板凳坐在一个大屏幕下面,人群聚集看电影《梅花巾》,里面李谷一的歌曲《为人作嫁几时休》,曲中唱...

  • 姑苏城里的小日子

    今日晚餐: 西红柿炒鸡蛋➕清炒苦瓜➕凉拌牛肉猪耳朵➕面条。

  • 齐帆齐苏州线下交流会《上篇》

    喜欢苏州是因为读二三年级的时候,教我音乐的一位老师唱的那首《姑苏城里好风光》的歌曲,“姑苏城里好风光,清清的流水绕...

  • 姑苏城里有、有“骗子”!

    嗯,最后一站。 好吧,最后一篇,尽量用轻松戏谑地文字记录苏州的经历,毕竟,这座城是我挑的,跪着也要爬完呀。 从上海...

  • 姑苏城里忆庐陵

    8月25日一大早从常州出发,坐高铁半个多小时便到了姑苏古城苏州。上午与当地领导交流城市物业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等...

  • 春意乱

    姑苏城中有一富商,据传富可敌国 姑苏城外有一狐妖,据传吸人精魂 春日里,姑苏城里来了一位捉妖道士。 道士锄强扶弱,...

  • 为什么我看到的全世界都是那么美

    5月8日 22:05 唐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里好风光,清清流水绕画廊。 姑苏城一行,待了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隐在姑苏城里的古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sm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