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18岁的女孩王心仪写的一篇文章《感谢贫穷》刷爆了朋友圈,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响。
王心仪今年高考考了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随后,好几位公众号大咖写文反对王心仪的观点,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大家要表达的意思一致是:王心仪你错了,你不应该感谢贫困,你应该感谢父母,感谢资助过你的人,感谢在逆境中拼搏向上的自己。
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成年人,也能一眼能看到王心仪观点的稚嫩之处,更别说那些熬过无数鸡汤的公众号写手了。
你们看到了她观点的不成熟,并从各个方面论证了贫穷是不值得感谢的;有人甚至设身处地建议王心仪:你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读来钱快的专业才是最佳选择,读中文很难改变你贫穷的命运。
你们从王心仪的观点讲到了她今后人生的发展的坎坷,言辞恳切,心情忧虑,好像她做了一件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样。而事实上,写出这篇文章的王心仪只是一个18岁高中刚毕业的孩子。18岁的你在干什么?又能干什么?
当然王心仪的身份稍有点特殊,她考上了北大,可又有谁规定考上北大的人,18岁时就必须拥有28岁的社会阅历与心智。
以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孩子,是不是有点严苛了?
用成年人的经历来指导小孩的行为,看似为小孩避开了不少犯错的可能,同时也避开了感受人生的机会。这种偃苗助长式的教育,是我们经常容易走入的误区。
五岁的时候,小孩想去草地上打滚,你觉得草地上有狗屎,不让他去;十岁的时候,小孩在作文里写到:他最爱的人是美少女战士,你给他做了一个小时的教育谈话,告诉他最爱的人只能是爸爸,妈妈,警察叔叔,主席爷爷这些你认为该爱的人,这样作文才能拿高分;高中毕业之后,孩子想学中文系,你却觉得中文没有前途,让他改报金融专业;大学毕业之后,你孩子交了了女朋友,你觉得他女朋友不懂的尊重人,让他们分手。
然后有一天,你突然发展这个从事金融行业的孩子没主见,没激情,没创造力,没生活情趣。你觉得不应该啊!从小到大他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选择都是你设身处地对他好而做出来的。
人生最让人不解的地方就在于:他走了所有你认为对他好的路,可偏偏他过得不怎么好。就像《后会无期》里说的那样: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真正的道理要在实践中去体会才能深刻。所以该不该感谢贫穷,得让王心仪自己去体会才行。可能一年之后,她终于得知:比起贫穷,我觉得更应该感谢父母。所以,请不要急着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来评判一个18岁孩子的文章,并给她提出如此多的人生建议。
当然,我承认,你有你毫无破绽的理由:你这是在指出王心仪的错误,是在教她做人,是告诉她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一切按照你想象的发展下去:王心仪同学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幼稚之处了,她发现不应该感谢贫穷,应该感谢父母,感谢自己,感谢这些指出她观点错误的广大网友们。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种救世主般的成就感?
可如果事情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呢?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压力,王心仪不再写文章了,也不发表自己观点了,她在文字方面的天赋也消失了,慢慢变成了沉默寡言甚至有点忧郁的人,最终顶不住压力奔溃了。
真正到了这个时候,你会后悔并反思自己在评判她时的添油加醋吗?你应该不会,你可能会说:这人一点压力都抵不住,心理素质怎么这么差,还北大的学生呢!因为这才是你擅长的角色:不负责任的键盘侠,吃自己的饭,操别人的心。
知乎上有一问题:你最讨厌什么样的人?其中有一高赞回答:最讨厌那指导我人生应该怎样过的人。
这个回答可能稍显偏激,却不无道理。跟喜欢指导人生的人在一起,你不会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位导师,一盏明灯。你真实的感受是:他什么都懂,而我什么都不会,真觉得自己像一个白痴。
我们能熬过艰难困苦,也能悟出人生的条条真理,却很难忍住自己的“好为人师”。而我们又最讨厌别人的“好为人师”。
不管你自己有多么深刻的人生,但对一个高中毕业生的人生感悟,看看就行了,别那么苛责。或许王心仪同学并不是想写一篇哗众取众的文章,这可能是她随手写的一篇讨巧的应试作文而已。感谢贫穷,歌颂苦难,引起共鸣,这不正是写作文的套路嘛?而这个套路还是你教给她的呀。
网友评论
那些喜欢为人师者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那个年纪都做了些什么,她是她,你是你,成长环境不同,心境自然不同,不要以己之见指导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