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心理学》第三章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第三章读书笔记

作者: 记录日子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6:56 被阅读79次

    人格心理学(第七版)【原名:Personality,7th Edition】/ 作者:Jerry M.Burger / 翻译:陈会昌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全书共分为16个章节,包括人格的定义、人格的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的六大流派,分别为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每个流派又详细介绍了其理论模型、应用、评价及相关研究。最后有一章单独作为结语,讨论了人格、文化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虽然人类从很早就开始思考人格的本质问题,但是,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第一个被认可的人格理论家——西格蒙德·佛洛依德,一位奥地利神经学家。

    过去的一百年来,佛洛依德对心理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是第一个强调用无意识的活动过程解释人类行为,也是他第一次将梦纳入一个更庞大的心理学理论中。是他把遗忘、拒绝、力比多、压抑及其他概念,带到了心理学领域,后来的几乎所有心理学家都不得不以佛洛依德的理论为参照,将自己关于人格本质的思想和他的理论作比较。

    由于参与“安娜”歇斯底里症治疗,致使佛洛依德发现了自由联想技术(在不对患者使用催眠技术,仍然可以说出隐藏于内心的经历),使他经历了从神经学家向心理学家转变的过程。

    然而,由于佛洛依德公开论述婴幼儿性欲和无所不在的性驱力,与维多利亚时期欧洲的清教徒标准背道而驰,遭到了强烈的抵制,但是仍然有少数追随者和他共同研究,使他的理论不断被心理学界所接受,1909年,佛洛依德被邀请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做精神分析系列讲座,终于标志其工作在国际上被认可,即使如此,依然因为学院派心理学家的反对,精神分析学说直到25年后才被写进美国教材,直到1939年他去世,他才被认为精神分析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20世纪末,《时代》周刊曾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西格蒙德·佛洛依德作为封面故事人物,他们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

    看到这里,我非常感动!这个世界上伟大的人物之所以能够如此伟大,与他锲而不舍的坚持,即使得不到认可,依然不懈努力,最终换来了一个他并不能预见的身后的光明未来!

    【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

    佛洛依德最初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这种划分被称为解剖模型。意识指的是人们正觉察到的想法,随着新的想法涌出,其他想法消失,意识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当一个人说“我心里想”的时候,他也许指的是自己意识到的部分。但在大脑存储的信息中,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调集无数的想法到意识中,例如,你早餐吃了什么?你三年级的老师是谁?你上周做了什么?这些大量的可再现信息构成了前意识。

    许多人认为意识和前意识的内容已经构成了思维的全部,但在佛洛依德看来这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他认为我们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许多日常行为。

    佛洛依德很快就发现,解剖模型在描述人格上有局限,他又创立了结构模型,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佛洛依德认为,人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这是人的自私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只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本我冲动永远存在,显然,如果本我仅仅试图依赖反射行为去得到它想要的,那么大部分时间里,快乐冲动都将受到挫败,因此佛洛依德假设本我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即当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本我会想象它的存在。

    生命的头两年里,随着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结构的第二部分逐渐发展起来,即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减轻紧张,但以考虑现实性的方式进行。由于佛洛依德认为大部分本我冲动与性和攻击有关,不被社会接受,因而对自我构成威胁,自我的工作是将这些冲动控制在无意识当中。与本我完全隐藏在无意识当中不同的是,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各部分之间自由活动。

    儿童到了大约5岁的时候,人格的第三部分,即超我开始形成。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超我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更多限制。超我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惩罚,还为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补充,相互对立,在一个健康人的身上,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和超我过分的掌管人格,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我们每个人意识之下的某个地方,永远存在着自我放纵、考虑现实和强制执行严格道德标准三者之间的紧张状态。

    解剖模型提供了活动场所,结构模型提供了角色,但究竟是什么使得佛洛依德的理论体系处于发展中?佛洛依德认为,人类行为受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这种内部力量译为驱力或本能。本能分为两大类:生或性的本能,一般指力比多。死与攻击的本能,称为塔纳托斯。佛洛依德最初认为这两种力量相互对立,后来又认为这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这使得我们的许多行为同时与性欲和攻击动机交织在一起。佛洛依德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对此做解释,他认为由性驱动的行为不仅包括明显与性相关的内容,还包括所有以获得快乐为目的的行为。他认为人有回归大地的死的愿望这种本能,但是这种无意识动机很少表现为明显的自毁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死的本能转向外部,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

    佛洛依德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这种能量为心理机能提供或多或少的动力,假如我们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几乎没有剩余能量去有效的执行其他机能。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就是帮助病人释放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从而释放能量于日常心理机能的运作。

    【防御机制】

    人的内心常常有一些含糊的焦虑感,佛洛依德称之为“神经性焦虑”,指那些不被接受的无意识想法要冲破意识的阻拦,以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

    幸好,自我有许多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这些技术总称为防御机制

    压抑是一种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它是一种积极的努力,通过这种努力,自我把那些威胁着他的内容排除在意识之外,或者使这些内容不能接近意识。比如一天夜里看到父亲殴打母亲的男孩,事后被问及这次经历时,男孩坚称从未见过这一幕,他也许并未撒谎,相反,或许是因为那一幕恐怖得让他难以接受,因此他把这个经历压抑在意识之外。压抑是一个稳定的、主动的过程,它需要自我持续的消耗能量,如果消耗致使自我没有剩余能量可以运作,也就是那个人必将崩溃的那一刻。

    升华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升华用的越多,我们自身的创造性越强。在升华的作用下,自我会把危险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认可的行为,比如,攻击性可以被升华为体育项目,自我无需耗尽能量去抑制这些冲动。

    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例如一个遭受虐待的女人,无意识中会非常愤怒,为了避免不被接受或危险的结果,她可能会把怒气指向孩子或其他威胁较小的对象,可以将不被接受的想法被意识表达出来。

    否认不是忘记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 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比如一位深爱妻子的丈夫在妻子 死后很久,仍表现得好像她还活着一样,跟清醒的承认妻子以死相比,这种假装更能让他接受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宁愿求助于否认,也不让某些想法到达意识。

    反向作用指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向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愿望。比如一个女人 一遍遍告诉别人她多爱她母亲,但实际上她在隐藏无意识中对母亲的强烈憎恨。

    理智化是指使用一种严格的理智而非情感的方式检查我们的意念,可以使某些想法进入意识,而不造成任何焦虑。比如一个女人反复念叨安全带的重要性,也许是在想象他的丈夫可能会出可怕的车祸。而这种想象源于她对丈夫怀有某种憎恨。

    投射指我们会将某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非自己的。例如一个认为她周围邻里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可能是因为她想跟隔壁的已婚男人发生暧昧关系。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他对心理学最具有争议的贡献之一。佛洛依德认为成人的人格在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形成,他常在性的架构中解释心理现象。佛洛依德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童年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由于每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最初的性敏感区,而且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人格,因此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这些发展阶段的重要性集中于固着这一概念上。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是在力比多的心理能量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在他看来,儿童在经过每一个心理性欲阶段时,都必须应对某些挑战和危机,遗憾的是,少量的力比多在解决各阶段的危机时被消耗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控制成年期人格。但有时儿童在某一阶段遭遇到特殊的创伤体验或过度满足会导致力比多的大量消耗或滞留。随之而来的是,自我没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的成人心理机能。这样的成年人会表现出能量被固着了的那个早期阶段的特征。

    儿童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口唇期。这个阶段大体出现在0-18个月,口、唇、舌是主要的性敏感区。这一时期的创伤经历,比如断奶或喂养问题,会导致心理机能的固着及口唇期人格的形成。具有口唇期人格的成年人往往会依赖别人,如果发生在长牙后的心理机能固着则会导致成人过度的攻击性。嗜好烟酒、经常把手放进嘴里的成年人 ,或许就具有口唇期人格。

    儿童长到18个月时进入肛门期。肛门区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性敏感区,如厕训练创伤会导致心理机能的固着及肛门期人格的形成。具有肛门期人格的人会过分爱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

    最重要的心理性欲阶段是性器期,发生于大约3-6岁,这一时期,阴茎或阴蒂成为最重要的性敏感区。这一阶段的后期,儿童将经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名词根据希腊神话中一个误娶了自己母亲为妻的人物命名的),佛洛依德认为,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异性父母产生了性兴趣。由于现实情况,儿童最终将压抑自己对异性父母的欲望,并以反应生成的方式,以同性父母自居,男孩习得男性特征 ,女孩习得女性特征。而且,对父母的自居作用还与超我的发展吻合,正是这一时期,儿童采纳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佛洛依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虽然被压抑了,但是并没消失,该情结可能会以无法预料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

    俄狄浦斯情结解决后,儿童进入潜伏期,时间持续到青春期前。这几年里,儿童性欲表现不那么明显了,进入青春期之后,性欲才重新增强,这时儿童进入型与发展的最后阶段——生殖期,这个时候儿童的性敏感区集中于生殖器区。

    【了解无意识内容】

    如果我们同意佛洛依德的观点,认为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最大、最主要的部分,而且处于意识之外,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那就是,如果我们无法找到无意识,心理学者讨论人格的无意识又有何用?佛洛依德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强烈的本我冲动被排除在意识之外时并未消失。尽管这些冲动的真实本质被一个强大的自我压抑了,但它们通常以一种伪装或改变了的方式发泄出来。

    梦。佛洛依德把梦称作通往无意识的捷径。1900年,他出版了《释梦》一书,提出了第一个用于解释梦的意义的心理学理论。佛洛依德认为梦为本我冲动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实际上,梦是一种愿望的实现。梦代表着我们期望的东西与事件。清醒时,我们很难公开表达无意识想法和愿望,这是它们被压抑的首要原因,佛洛依德认为这些想法在梦中以伪装的方式出现,他区分了梦的显意(做梦人看到的和记得的东西)和隐意(真实的含义)。

    佛洛依德式释梦的关键在于,明白我们的许多无意识想法和欲望都以象征性的方式而进行表达。例如,带有阴茎、性交和阴蒂的梦会令人烦恼,但我们不会因为梦到喷泉、飞机和洞穴而觉得难为情。因此,无意识中,在这些可怕的想法出现在梦中之前,我们把它们转变为某种象征物,通过这种方式,冲动得以发泄,同时意识也没有受到威胁。

    佛洛依德所解释的梦的象征物大部分与性有关,在佛洛依德看来,如棍子、伞、树、刀、步枪、笔和锤子 ,都代表男性生殖器,而瓶子、盒子、房间、门和船则象征女性生殖器。看了佛洛依德对性的象征物的长篇列举,很难想象哪个梦不能用性做解释。

    投射测验。儿童常玩一种描述天上变化浮云的游戏,一个孩子看见的是船,一个看到狮子,一个看到名人的脸。当然,云中并没有真实的图画,但这些表象从何而来?根据佛洛依德的观点,这些表象来自孩子们的内心,反映了他们看到的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说出来的东西。描述模糊的物体,譬如云,是获得无意识内容的另外一种方法。投射测验向受测者呈现模糊刺激,要求受测者根据呈现的刺激编故事,辨认物体,或看一幅画,每个受测者个别回答,这些答案表明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

    自由联想。花几分钟时间把你脑子里的念头都清理干净,然后开始纵情畅想,畅所欲言,哪怕说出来的话出乎意料,哪怕它们让你感到有些吃惊甚至尴尬。如果能成功让这些自由流露的想法进入意识,你就已经体验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则:自由联想。精神分析过程中,治疗师鼓励病人用自由联想的方法暂时逃避掉自我所执行的监督机制。但是自由联想不易实现,因为自我调动大量的能量,压抑某些想法,不让它进入意识。

    佛洛依德口误。所有人都难免会发生口误,丈夫用婚前姓名称呼妻子,看似不经意的口误,在佛洛依德看来却很有启发性,或许潜藏着某些情感,比如用婚前姓名称呼妻子的丈夫或许潜意识里希望自己从未和这个女人结过婚。

    催眠。佛洛依德相信,在深度催眠的过程中,自我进入一种暂停状态,成功的催眠师能够避开自我的监督,直达无意识。由于佛洛依德把催眠看成通往无意识的渠道,因此很容易理解催眠是心理治疗师试图揭开无意识内容的有用工具。

    意外。假如你正在和朋友争论某个问题,你“意外”的撞倒了一个塑料架,不可替代的塑料被撞得粉碎无法修复 。你道歉说不是故意的,但这真是一次意外吗?在佛洛依德看来,许多意外发生的行为其实是受无意识冲动驱使的。在佛洛依德主义看来,许多不幸事件都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的,但也不是无意中做的。

    象征行为。正如梦可以用无意识欲望的象征性表象解释一样,许多日常行为可以看到是无意识想法的象征性表达。以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行为,对自我不会造成威胁,因为不易被察觉到。但无意识欲望却在这些行为中得以发泄。这有点像梦的解析在白天。

    【应用: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不仅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而且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这种体系称作精神分析。其目的是把重要的无意识内容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方式对其进行考察。治疗师与病人合作,帮助自我重新对本我冲动和压制性的超我施以恰当的控制。某种意义上,治疗师和病人就像是探险者,在病人的心理中探索重要的无意识内容。佛洛依德采用了包括自由联想、释梦和催眠 等方法获取无意识内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治疗取得进展的最初标志之一是阻抗的产生。例如,病人宣称治疗对他们没有用,希望终止治疗,或陷入长时间的沉默等,这些阻抗的企图也许表明,治疗师和病人正在接近重要内容,当无意识内容就要大白于意识时,受到威胁的自我在为保卫即将失掉的阵地竭力做最后的抵抗。

    传统精神分析的另一个必要步骤是移情的产生。这一阶段病人将把过去情境中与他人产生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例如,病人会像对待已故父母般与治疗师谈话。之前长期深埋的无意识情感和难以启齿的话语终于倾泻而出,这正是病人的症结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必须要控制反移情,即治疗师把自己对他人的情感投向病人。

    成功的治疗能释放自我压抑冲突时消耗的能量,一旦释放,病人就能过上快乐正常的生活。

    【评价:投射测验】

    精神分析师在设法测量他们感兴趣的人格结构时,遇到一个独特的问题:受测者不能直接报告。如果病人愿意找出心理冲突,那显然,这些心理冲突没有隐藏在无意识中,也不可能是病人问题的关键。精神分析师和研究者的解决办法就是避免直接报告。

    投射测验促使受测者做出看似意义模糊的反应,经过训练的治疗师可以对这些反应做出解释。

    投射测验为人们提供模糊刺激,例如墨迹、模糊图片等,受测者可以描述他们看见的东西,根据图片讲故事等方式对呈现的材料做出回应,测验刺激不提供判断反应对错的线索,反应是高度个人化的。正如投射测验这个名字所暗示的,精神分析师认为这些回答是无意识的投射。模糊材料为被抑制的冲动提供了发泄的机会。但是与这些冲动的其他发泄方式相比,这些反应的重要性对受测者来说并不明显。

    1921年,赫尔曼·罗夏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通过个体对墨迹的反应预测其行为的方法。论文发表的第二年,罗夏38岁时就去世了,但他的研究却激起了一些心理学家的兴趣,他们继续编制墨迹测验,并以罗夏命名。罗夏墨迹测验包括1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只有一块墨迹,有的卡片上墨迹颜色不止一种,受测者根据指导语,描述他们在墨迹中看到的东西。墨迹测验的反应可以采用多年来开发的任一评分体系进行分析。然而,多数心理学家依靠他们个人的洞察力和直觉来解释受测者对墨迹测验的反应。

    另一个被广发应用的投射测验是主题统觉测验(TAT),设计者是亨利·默里,测验由一系列模糊图片构成,让受测者根据情境讲故事,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境,结果如何。大多数图片都呈现了人物的形象和面部表情,但人物之间的关系被故意设计得模糊不清。因此,受测者会在人物的脸上看到爱,罪恶感,愤怒或悲伤,图片上的人物也许在打斗 ,密谋,相爱,或相互间无动于衷,受测者在图片中的所见提供了分析其人格的线索。治疗师常常凭直觉解释受测者对TAT的回答,但也有许多治疗师采用相对客观的评分程序。

    许多治疗师还使用一种“画人测验”的投射测验。画人测验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画人测验的模糊刺激是一张白纸和要求受测者画一幅图画的指导语。画人测验常常被用来测验儿童智力,也被当做评定心理问题,尤其是儿童的心理问题指标,精神分析师常把受测者画的人看做是自我的象征。儿童的绘画是他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窗口,这种观点具有很强的直觉诉求。

    研究者采用墨迹测验开展了成百上千项研究,通过被试的反应来预测从智力到性取向的各种特征,遗憾的是,心理学者对怎样解释这种研究意见不一。批评主要针对投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这些测验的信度低得让人无法接受,其效度也常常无法保证。一些评论家指出,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证明罗夏墨迹测验在心理评价中的合理性。

    争论中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罗夏墨迹测验的支持者提出这样几个重要观点:首先,需要把好研究和差研究区分开来,好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恰当的预测,而差的研究把个体对测验的反应与任何一种行为联系起来。其次,与其他类型的人格测验相比,为投射测验找到良好的效度资料更为困难。尤其应该指出的是怎样才能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罗夏墨迹测验是准确的?治疗师从罗夏墨迹测验结果中发现,病人有一种无意识的冲突,那么研究者采用什么样的客观效标建立这一判断的效度呢?事实上,如果有客观效标,就没必要采用投射测验了。

    尽管存在上述各种争论,罗夏墨迹测验和其他投射测验仍一直是广泛使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测验可能揭示了通过其他方法不能获取的信息。但许多心理学者提醒人们,不要夸大地解释受测者对投射测验的反应。

    【佛洛依德理论的贡献和批判】

    本书涉及的任何一个人格理论都不像佛洛依德主义理论那样,能迅速引发一场辩论。每一个临床心理学者和人格研究者对佛洛依德理论的价值和准确性都有自己的看法。尽管没有人全盘接受他的结论和假设,但他的忠实追随者却极力维护他关于人类本性的基本假设。在他们的评价中,批判的同时也充满了热情的赞颂。

    即使佛洛依德的所有思想都被现代人格理论家摒弃,但在心理学史上,他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佛洛依德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在他之后,其他人格理论家都发现,必须指出自己的理论与佛洛依德理论不同之处,或在哪些方面弥补了佛洛依德理论的缺陷。他们中许多人在佛洛依德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从佛洛依德理论中借用重要的精神分析概念和假设。虽然晚近的人格理论的形态与精神分析理论相去甚远,但它们仍然在许多方面受佛洛依德所描绘的人格图景的影响。

    佛洛依德还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今天,采用和治疗师讨论的方式来治疗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成熟方法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即使没有佛洛依德,心理治疗也可能发展,但肯定不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一些心理治疗技术,诸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的使用已经成为许多治疗师的标准工具。

    另外,人们还认为佛洛依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例如,在许多心理治疗师、人格理论家及心理学各领域研究者工作中,焦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佛洛依德理论的批判者,同样尖锐的指出,他的思想可能根本不是原创的或开天辟地的。事实证明,对当时欧洲的思想界而言,佛洛依德的“革命性”思想并不是新生事物。第一 ,他在介绍自己理论时,经常引用前人的著作;第二,他把许多零散的观点组织成一套人类行为的理论。

    其次,有人认为,根据佛洛依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验证的。需要指出的是,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标准之一是,根据这个理论得出的假设能够被支持或被推翻。但是批评者指出,很难找到证据来反对佛洛依德的理论,假如这个假设不能被驳倒,那么它也不能完全被支持。这使得佛洛依德理论对于科学家来说没多大用处。

    再次,佛洛依德主要依靠个案资料证明其理论,这些资料确实存在偏差,首先,佛洛依德的病人不能代表典型的成年人,他们不仅来自欧洲相对富裕且有教养的家庭,而且都有心理障碍。这些人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成人之间,在心理机能方面有巨大差异。其次,我们所知道的病人的信息,已经被佛洛依德筛选过,因此,很可能佛洛依德只找出了那些支持其理论的陈述和行为记录下来,忽视或根本没注意到那些不支持其理论的信息。再次,佛洛依德可能引导病人说出他想听到的东西。

    最后,一些批评针对佛洛依德理论的重点和风格。例如,一些人认为,佛洛依德没有认识到生命最初五年之外的经验如何影响人格。另一些人不同意佛洛依德只强调本能,而不考虑社会文化对人格的重要影响。还有人认为,佛洛依德倾向于关注人格的消极面——心理障碍,而不是日常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的积极面。

    整个第三章看完,整体感觉作者应该是佛洛依德的中粉:)这只是个人猜测而已,需要了解更多人格心理学知识才能下这个结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第三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uh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