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迎来了寒假,我也坐着一天一夜的火车跨越长江黄河回到我熟悉的南方小镇。
最近南方遭受寒潮,大部分地区都特别冷,加上空气中充足的水分,这种冷更是深入衣服里清凉的湿冷……
回到家的这几天,外边老在下雨,所以我一直都没有出去过,也谈不上去吃心心念念的各种粉和各类小吃了。
早上起床尤其痛苦,这是一场身心与天寒地冻的较量。
早上醒来,先躺在床上酝酿一下,待内心坚定才会迅速穿好衣服。
然后跑到客厅的火炉旁烤烤火,再酝酿一下,等身体足够热乎了,心里足够坚定了,才会跑到卫生间用冰凉的水洗洗漱漱。
这一过程,一般花费一个小时左右吧。但这个时长也是可以按照当天的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没有上限……
一天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的较量中流去了大半。因为贪图此刻的温暖,所以把寒冷推给了后面的时间,但其实心里一直都被寒冷支配着。
坐在火炉边烤火酝酿时,我在想,为什么小时候的我不这样呢?
那个时候的冬天也很冷,但是我却雷到不动地六点钟就起床,而爸妈那个时候还在被窝里睡觉呢。
出门的时候天还没亮,偶尔能看到月亮或者是东方的启明星。
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浑黄的路灯更衬托出街道一片安静祥和。
偶尔听到环卫工人扫地时竹扫把与地面摩擦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也能听到路边早餐摊铺传来的谈话声和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叮呤声。
那时觉得披星戴月的出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最幸福的还是来到学校后,坐在校门口几个阿婆摆的摊铺上吃早餐,一碗热腾腾的粉下肚,嘴巴满意了,身上也暖和了,心里更别提多满足了。
要说当时不怕冷吗?其实也不是。
哪个小孩不怕冷呀?哪个小孩不想在大冷的天里躺在被窝里睡懒觉呀?
当时能克服寒冷天不亮就背起书包上学校,或许就是因为在学校的门口,在阿婆的摊铺上,有我最爱吃的粉,那碗粉能带给我比赖在被窝里更大的满足感。
所以哪怕起床的时候很痛苦,刷牙洗脸的时候很痛苦,我还是选择先承受痛苦,再去享受那碗粉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
先苦后甜远比先甜后苦带来的满足感更大。
现在之所以起不来床大概是因为缺少了先苦的意识和勇气吧。
现实中充满着各类问题和各种痛苦,这是生活的常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才能让自己快乐、幸福和满足。
然而,我们经常会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把问题和痛苦留给将来的自己,可是往往还是会让此刻的自己不得安宁。
每天我都喜欢给自己列任务,以便清楚自己一天下来都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之前我在做任务时候,喜欢先把简单的不费神的事情给做了,把最恼人最痛苦的任务放在最后,这样我或许就能心无旁怠地好好解决最棘手的那些事情。
可是事与愿违,要做最棘手的任务时,往往是一天快结束的时候,然后就是伴着困意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把任务退给明天。于是任务一拖再拖,堆积如山,我也继续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后来,我学着先把最恼人最痛苦的任务做了再去做那些简单的。我发现效率不仅提高了,满足感也提升了很多。
真正做的时候,我能深刻地体会到,若是先甜后苦,那么先甜的满足感会被后苦的危机感给消磨掉、削弱掉,变得干瘪缥缈。
但若是先苦后甜,那么那种满足感就会是饱满充实的,甚至饱满得快要迸出来,之后就会觉得生活怎么这么美好,世界怎么这么五彩斑斓、充满乐趣。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兰柯就说:“我们的心很容易动摇,你要学会哄它。”
同样的,我们的心总是贪图安逸,总是习惯去找各种理由回避问题逃避痛苦。
所以我们要学会哄它,让它先面对问题承受痛苦,通过解决问题让它获得最饱满的满足感。慢慢地,它就学会先苦后甜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再逃避问题,不再透支将来的快乐去享受现下的安逸,生活也就会多一分幸福,多一分希望。
烤火的时候我妈说:“一年到头忙着工作,什么都舍不得买,什么都舍不得吃,就是为了过年大家都回家的时候把一年积攒下的好东西共同分享,好好享受。”
我想啊,先苦后甜似乎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国人的骨髓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