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ing命令
当给某个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时,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也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畅通。
计算机“开始” - “运行” ,在弹出的对话框输入cmd,进入命令解释程序。
1.1 ping 命令格式
-
ping 127.0.0.1
测试本机的TCP/IP协议,若不通,表示TCP/IP协议的安装或者运行存在某些问题。
1.1 ping 127.0.0.1.jpg
- ping 192.168.1.3(本机IP地址)
测试本机网络配置,若没有应答,说明本地连接IP地址信息配置有问题。 - ping 192.168.1.5(局域网里其他主机IP地址)
这个命令经过网卡及网线到其他计算机,再返回,收到回复应答说明本地网络运行正常。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可能子网掩码不正确或者网卡配置存在其他问题。 - ping www.baidu.com
对域名执行ping命令,若无返回应答,可能是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者DNS服务器有故障。
1.2 使用ping命令查看目标主机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版本 6.1.7601]
版权所有 (c) 2009 Microsoft Corporation。保留所有权利。
C:\Users\Administrator>ping 192.168.5.1
正在 Ping 192.168.5.1 具有 32 字节的数据:
来自 192.168.5.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5.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2ms TTL=64
来自 192.168.5.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来自 192.168.5.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192.168.5.1 的 Ping 统计信息:
数据包: 已发送 = 4,已接收 = 4,丢失 = 0 (0% 丢失),
往返行程的估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最短 = 1ms,最长 = 2ms,平均 = 1ms
C:\Users\Administrator>
关于ping 命令中的 TTL
TTL(Time To Live) 当我们在使用ping命令时,返回结果里会带一个TTL值。这个东西的含义其实就是Time To Live,指的是报文在网络中能够‘存活’的限制。以前这个限制方式是设定一个时间(Time To Live中的Time就是这样来的),当报文在网络中转发时,时间超过这个限制,最后一个收到报文的‘路由点’就会把它扔掉,而不继续转发。后来把时间限制改为了跳数限制,就是当报文在网络中转发时,每经过一个‘路由点‘,就把预先设定的这个TTL数值减1,直到最后TTL=1时报文就被扔掉,不向下转发。
路由点:我这里是指完成路由功能的机器,因为并不是只有路由器才可以完成路由转发功能,比如主机可以配置路由转发。
TTL每经过一个ip子层就减少1,TTL 字段值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操作系统类型:
UNIX 及类 UNIX 操作系统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255
Compaq Tru64 5.0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64
微软 Windows NT/2K操作系统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128
微软 Windows 95 操作系统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32
但有些情况下有所特殊:
LINUX Kernel 2.2.x & 2.4.x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64
FreeBSD 4.1, 4.0, 3.4;
Sun Solaris 2.5.1, 2.6, 2.7, 2.8;
OpenBSD 2.6, 2.7,
NetBSD
HP UX 10.20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255
Windows 95/98/98SE
Windows ME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32
Windows NT4 WRKS
Windows NT4 Server
Windows 2000
ICMP 回显应答的 TTL 字段值为 128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辨别目标主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TTL
LINUX 64
WIN2K/NT 128
WINDOWS 系列 32
UNIX 系列 255
2. ipconfig命令
ipconfig命令用于显示当前主机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
C:\Users\Administrator>ipconfig
Windows IP 配置
无线局域网适配器 无线网络连接:
连接特定的 DNS 后缀 . . . . . . . :
本地链接 IPv6 地址. . . . . . . . : fe80::5c43:3eeb:c4a:4856%12
IPv4 地址 . . . . . . . . . . . . : 192.168.5.138
子网掩码 . . . . . . . . . . . . : 255.255.255.0
默认网关. . . . . . . . . . . . . : 192.168.5.1
C:\Users\Administrator>
注意:aix、Linux系统里使用ifconfig查看IP配置信息。
3. tracert命令
tracert命令可以用来检查到达目标IP地址的路径信息并记录结果,显示用于将数据包从计算机传递到目标位置的一组IP路由器,以及每个跃点所需的时间。
了解Tracert命令的详细用法:Tracert /?
C:\> Tracert /?
用法: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R] [-S srcaddr] [-4] [-6] target_name
选项:
-d 不将地址解析成主机名。
-h maximum_hops 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
-j host-list 与主机列表一起的松散源路由(仅适用于 IPv4)。
-w timeout 等待每个回复的超时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R 跟踪往返行程路径(仅适用于 IPv6)。
-S srcaddr 要使用的源地址(仅适用于 IPv6)。
-4 强制使用 IPv4。
-6 强制使用 IPv6。
C:\>
tracert 命令详解:

命令执行结果的说明:
1.tracert命令用于确定 IP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显示从本地到目标网站所在网络服务器的一系列网络节点的访问速度,最多支持显示30个网络节点。
2.最左侧的,1,2,3,4~8,表明在我使用的宽带(北京宽带)上,经过7(不算自己本地的)个路由节点,可以到达百度的服务;如果是电信可能有不同;其他的IP,也有可能不同;各位可以自行测试一下;
3.中间的三列,单位是ms,表示我们连接到每个路由节点的速度,返回速度和多次链接反馈的平均值;
4.后面的IP,就是每个路由节点对应的IP,每个IP代表什么,各位可以通过 4(推荐的站长工具)去了解
5.如果返回消息是超时,则表示这个路由节点和当前我们使用的宽带,是无法联通的,至于原因,就有很多种了,比如:特意在路由上做了过滤限制,或者确实是路由的问题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如果在测试的时候,大量的都是*和返回超时,则就说明这个IP,在各个路由节点都有问题
7.一般10个节点以内可以完成跟踪的网站,访问速度都是不错的;10到15个节点之内才完成跟踪的网站,访问速度则比较差,如果超过30个节点都没有完成跟踪的网站,则可以认为目标网站是无法访问的。
8.在Unix平台上,traceroute命令就相当于windows平台上的tracert命令。
4. netstat命令
Netstat是在内核中访问网络连接状态及其相关信息的程序,它能提供TCP连接,TCP和UDP监听,进程内存管理的相关报告。
Netstat是控制台命令,是一个监控TCP/IP网络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显示路由表、实际的网络连接以及每一个网络接口设备的状态信息。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4.1 netstat命令常见参数
-a (all)显示所有选项,默认不显示LISTEN相关
-t (tcp)仅显示tcp相关选项
-u (udp)仅显示udp相关选项
-n 拒绝显示别名,能显示数字的全部转化成数字。
-l 仅列出有在 Listen (监听) 的服務状态
-p 显示建立相关链接的程序名
-r 显示路由信息,路由表
-e 显示扩展信息,例如uid等
-s 按各个协议进行统计
-c 每隔一个固定时间,执行该netstat命令。
提示:LISTEN和LISTENING的状态只有用-a或者-l才能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