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 将所有心理失调和不适的问题,都视为兴趣的缺失。
神经衰弱、精神错乱,行为不良,以及许多心理障碍,都反映了一个人在深深的自卑感基础上为争取特殊地位而进行的努力。帮助这样的人重新定位其目标和信念,消除自卑感
顺从不是社会兴趣,不是贡献,贡献是要有创造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顺从有可能妨碍对他人形成帮助,顺从绝非社会兴趣所指。
经常想让孩子高兴而不忍对他说不的父母,经常是并没有为孩子的幸福做贡献。而是私利。取悦他人是一种让自己受欢迎的手段,不同于解决问题或改善局面。将取悦他人作为做贡献的副产品,还是作为增强个人地位的手段,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勇气:
当想躺在沙发更容易时,去健身房,那就是勇气
阿德勒说:“社会兴趣有利于其他人和社会。同时也会让个人受益无穷,这一切跟勇气有关。因为当一个人坚信属于人类共同体,而且其人生目标是为人类共同体做贡献时,这个人就不会为个人声望而担忧,也不会为他的个人价值而恐惧,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令许多人困扰。
勇气英文是courage,前四个字母是它的词根意思是心。勇气来自内心。
自卑感与争取优越:
为做贡献而努力,有异于为声望或者特殊地位而努力。既然贡献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会如此富有价值,为何还要去寻求别人的的注意、权利或者声望呢?人们追求特殊性和优越性,是为了克服自卑感和不足感。
当一个人么有归属感是,就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从而感到自卑。这种地位是一个人作为人类的地位和价值相关联的。小时候受到不佳教育的人,长大后坚信自己能力不足,并感到自卑。
如果从小孩子受到的是合作与平等的教育,而不是竞争和纵向奋斗的教育,那么卑微感就并非不可避免或普遍存在。同时也会坚信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有价值。因此,自卑感源于挫折精力的错误感觉,
两种导致自卑感:
一种是被溺爱和骄纵,一种是被拒绝和忽视。第一种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孩子坚信自己无法做贡献,只能他人为我服务,所以到了一个共同体中,体会不到因为贡献而反馈出来的自我价值,来感知自己的能力,感知存在的意义,感知我是谁。被忽视的孩子也感觉自己做不了贡献,因为其他人并不欢迎他做贡献和努力。这两种孩子明显缺乏信心。
为了克服自卑感,孩子会通过努力寻找他的位置,最常见就是引起关注或权利,以特别来找到位置,有可能是有益的手段。也有可能是干扰或者破坏的手段,比如炫耀、欺凌弱小或者蓄意破坏。
孩子误以为优越就是平等,为了克服自卑感,孩子可能为优越而努力,误以为获得了优越,他就像其他人意义特别,进而和他们平等了。孩子不知道他追求变得特别的目标,是作为克服自卑感的主要手段。
不以贡献为目标,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有四种错误目标,都与找到特殊位置有关。
吸引关注——对抗(示弱示强)——报复(放弃社会兴趣,自己得不到接纳)——自暴自弃(彻底退缩,有这种目标的孩子不再进行任何外向的努力以创造优越的地位,其特殊性表现为别管我为目标,有这种目标的孩子不再信任任何努力会有益),是一个信心不断丧失,沮丧不断增加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