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几年,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我都教过,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几乎都不认识音符,或者说是分不清音符的名称和时值。我很纳闷,虽然低年级的同学理解能力较弱,比较专业的音乐术语可能难以记住,但是高年级的同学应该不至于上了五六年音乐课还不认识这些“好朋友”吧?于是我开始调查与思考:是只有我教的班级这样,还是大部分班级都一样?为什么每节课老师都强调的东西他们总记不住?到底要如何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每个音符的含义?当我正为此绞尽脑汁的时候,猛然醒悟,与其自己闭关思索,不如去问学生来的更直接。于是我在当时教的五年级5个班中各挑选了一名音乐素养比较的同学和一名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询问。“每堂音乐课上老师都在反复强调音符的名称和时值,可是为什么下一堂课大家好像又不明白了呢?”我带着疑惑且轻柔的语气问了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可谓层出不穷。有人问“老师,时值是什么?”有人说“老师,我好像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种音符?”还有人说“老师可不可以只唱歌,不学这些音乐知识?”……不过,更多的学生还是很诚实的回答“老师,因为我听不懂。”而音乐素养好的同学则说“老师我都能明白,我学钢琴,其他乐器也都有学过。”的确,每次我在班上一遍遍讲解音符含义的时候,这些学过乐器的同学都恨不得帮着所有同学回答了。有时我也提示他们要给其他同学机会思考一下,但每次都是看到一双双充满疑惑的小眼睛望着我,真是让我哭笑不得。通过一番调查,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失败,我不能埋怨那些学过乐器的同学这么聪明而其他人就不懂,因为我深知我的从事的音乐教学是普及教育,更多的是面对那些只能在学校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一定是自己的讲解太枯燥和古板了!我心里默想和反思。孩子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用成人的思维模式来教学,他们一旦听不懂便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当然我很清楚他们的内心小世界里也这样想着:反正这些又不用考试,懂不懂都没关系,我会唱就行了。也许这也正是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学生不重视。
“不行,我一定要破解这道难题,至少让我的学生能理解这个最基础的音乐知识。”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于是我开始阅读一些书籍,想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同时我也在寻找什么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思考如何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带入到教学之中。一天,作为吃货的我买了一个圆圆的芝士蛋糕,东躲西藏带进校门时正好碰到自己所教的学生。我看到他们眼神突然放光,一直锁定着我手中的这个“目标”。一个平时比较“八卦”的小男孩问我:“老师,你过生日啊?能不能分我们一点啊?”随即其他的学生也跟着起哄。我敷衍的回答了几句便匆匆回到办公室,生怕有更多的学生跟我“索要”。正当我准备切蛋糕给同事们分享的时候,一道亮光一闪而过。原来他们喜欢吃蛋糕!不,原来他们对吃的感兴趣,一群小吃货。想到这,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我内心雀跃,马上把蛋糕盖好,因为这是个好吃又好用的蛋糕。下午的音乐课,我把蛋糕带到了教室,不出所料全班惊喜欢呼。我说:“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用一个特殊的教学道具,就是这个好吃又好用的蛋糕。”同学们很疑惑,但看着那个蛋糕的眼神充满了战斗力。我知道,这意味着离成功近了一大步。于是我开始了有史以来最绘声绘色的“切蛋糕仪式”“这个芝士蛋糕想吃吗?”“想!”这嘹亮的回答让我很满意。,“那我现在把它平均分成四块,4个同学分,每个人可以吃几块?”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脱口而出“1块”。“那两个人分,每人吃几块?”“2块。” “八个人分,每人吃几块?”“半块。”“十六个人分,每人分几块?”“一半的一半,1/4块。”……天啊,我的课堂上竟然也有了有问即答的时候,我更有激情了。“那全部给你吃,你能吃几块?”“就这样,学会了音符的时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