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接到一只老同学的电话,我欢喜之余就是害怕,还有可惜。
因为和我相处了三年的老同学,毕业两年了跟我说还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有在电话里问她:你有想过五年后自己要做什么吗?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者你……有没有想过月收入达到多少呢?
她很真诚的告诉我:没有耶~
在我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心会痛。我会感到很惋惜,因为我觉得大家还年轻,真的不应该浪费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上,或者直接说就是选择困难症。我们年轻,我们可以从尝试失败里逐渐总结属于我们的优势也可以说是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们可以在笼统的行业里进行个人的细节发展规划与设计。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们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我们做人的底线是什么,我们为人处事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赞美的语言怎么定夺等等……我想这应该是经历社会之后应有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还处于原地的迷茫,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她后来问我,那你呢?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了吗?我说:有!我一直都没有放弃我的理想我的目标,我现在身处市场是因为我需要了解这个社会,我需要知道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劳动力,才能够达到我理想的目标。目前为止,很遗憾我从来没有达到自己的合格分数线,尽管我真的在某方面已经很努力克制自己的缺点了,但总会偶尔抑制不住。
她似乎有气无力的回答:那很好呀。你有自己的目标了。
我说:我只不过是不想浪费更多时间在选择和纠结方面,在某些选择上我是果断的。因为这可能跟我的经历有关系,因为我是从平安出来的,所以我对每一项自己的选择,我都会经过很久时间的考量,甚至揣测。后来我忍不住用说教的方式提醒她:你也应该为自己多做准备了,因为时间不留人。再过五年就三十岁了,我现在这个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出现中年危机了,更何况三十岁以后的生活呢。
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爽朗回答我:是呀。我原本也不太想说教他人,因为我深知自己也没这个资本去说教任何人,但忍不住的原因竟是因为她是我三年的大学同学,我对她有家人般的情怀,我希望我的善意提醒能够让她有清醒的认知。
那些假装沉睡的人叫不醒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愿意面对现实。就像我那个老同学,总以为毕业两年后还有更多时间等着她去选择,去纠结,去好好的梳理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工作,然后再努力深耕。这原本没有错,但是没有更好的认知社会,那就是自己的错了。毕竟,一开始出社会,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做什么,只不过自己某些方面能够得到老前辈的认可,他们会在年轻人的职业道路上指引下,让我们做人不要走偏罢了。其他的,还是一样的靠自己去发现。
我出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树立自己未来的2~3年人生观,价值观。我不想成为近墨者黑的人,所以我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些像。但不是完全适用,毕竟我需要实际情况实际出发。
建立个人社会价值观之后,我就开始慢慢的知道自己有一个缺点:懒惰。随后进入平安,把这个缺点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改掉。后来从平安离职出来,发现自己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之后,再进入房地产销售磨炼自己的内在,也就是所谓的人格。
就在我刚做房地产销售不久后,我日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喜欢的工作。为此我是庆幸的,但我的庆幸与我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所以两年前的我跟这位老同学一样迷茫,但两年后的我已思考不一样的东西了。这才是真正的往成熟的的标志上走。
随后我也会问她:你每次面试有没有了解自己面试的公司的情况?她说:会呀。我知道她会,但她了解的可能是表面的,所以我也没再说什么了。
如果在经受社会的洗礼以后,自己还是那么迷茫,那么你的原地踏步不是所谓的退步那又是什么呢?
两年以前还在纠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两年以后同样也纠结,请问这两年的时间你都花在了选择困难症上了还没有想好,那么是不是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不然你还想要浪费多少时间才能够认真的活着?
真正意义上证明自己活着的除了每天的呼吸以外,还有日益进步的大脑。
真正的迷茫是出自于自己的不愿面对现实,如果能由内而外打破,痛一点又何妨!至少懂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