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锅贴
郭凤祥/文
锦衣还乡应该是所有的游子共同的美好心愿,然而,美梦成真却是要历经多少不为人知的九曲十八弯。表叔家的小弟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沟,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虽披星戴月,辛勤耕作,却依旧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到了父亲这一辈,养育了5个儿女。父亲积劳成疾,50岁时,突发心梗。来不及看一眼苦命的妻子儿女,他紧紧地攥着拳头,瞪着不能瞑目的眼睛,离开了这个留给他太多牵挂的世界。屋漏偏遭连夜雨,表叔的离世,让留在世上的这个的一家6口陷入了天塌地陷的厄境。无奈之下,大哥大姐被迫告别书桌下地种田,养家活口,剩下的两个姐姐也接二连三地辍学务农,而后出嫁。
哥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不慎坠落身亡,母亲哭瞎了眼睛。接连失去亲人的不幸和一家人整日为生活奔波劳作的影像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发誓,等有一天,一定要出去闯一闯,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家庭的幸福。
初中刚毕业,小弟就到山东青岛,在一家小食部打工。这家小食部是经营北方水饺的小店。店里,除了一个老板就是他和一个年轻的姑娘。姑娘是当地人,对小弟很有意思。没事的时候,两个人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打小的时候,小弟就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学到了一些厨艺,因为小弟的爷爷就是有名的厨师。据爷爷说他当年曾为了躲避给日本人做饭,便只身闯关东。抗战胜利后,爷爷还给政府的一个专员当过厨师。解放后,这个专员还曾经托人给爷爷捎信,让他到城里去。
看到青岛这个地方有不少锅贴店,挺受欢迎,他就对姑娘讲起父亲和母亲给他做的锅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过年,父亲从外面拿回几斤猪肉。
“文成,今天我给你们烙锅贴!”一听这话,小弟就来了精神,围着父母干这干那。只见母亲用猪肉剁成饺子馅,加一个鸡蛋在馅里,兑点水,再放盐和酱油。父亲用面擀饺子皮,母亲像包饺子一样,把肉馅包好,整齐地码放在盖帘上。父亲把大锅刷干净,小弟已经把锅底点上火。父亲在锅底抹点油,把包好的饺子压扁放到锅里。母亲端来半瓢水,用刷帚蘸水均匀地洒在码好的锅贴空隙间。这时锅已经很热了,能听到哧哧啦啦的响声。盖上锅盖,煎烙二三分钟,再洒一次水,如是洒水煎烙,大概十多分钟,锅里的香味从锅盖的缝隙中钻出来,直冲鼻孔,惹人馋涎欲滴。
母亲用铁铲把锅贴取出时,热气腾腾疼的锅贴,五六个连在一起,泛出金黄色的油光。放到嘴里,皮酥里软,肉香面香混合着油香,迷惑着味蕾,令人回味无穷。姑娘听到这里,已经馋得不行,“太好了!太好了咱们也做锅贴!”“嘘,小声点!”
两个年轻人,心领神会,一个大胆的创业计划已经在彼此的心中酝酿成功。他们把打工赚来的钱凑到一起,又从亲戚朋友手里借来些钱,总共凑成10000多元,选了一处闲铺房,装饰一番,开了一家“锅贴小店”。
功夫不负有心人,祖传的厨艺灵感加上两个年轻人的悉心经营,他们的小店日渐红火,每天顾客盈门,忙得不可开交。第一年,他们用第一桶金,在青岛市买了楼房;第二年,两个人到民政局领了证,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接着,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鑫鹏呱呱坠地。
正当,小两口沉浸于幸福之际,没有想到人生的一大磨难正朝向他们走来。
多日的劳累,小弟总觉得右腿根部时常肿胀疼痛。经过医院检查小弟被确诊为右腿股骨头坏死,需要手术。
患难之中见真情,小弟的媳妇陪着小弟做手术,一直守护在床头。出院后,小两口把全部精力继续投入到锅贴小店经营中,在原来单纯的纯肉馅锅贴基础上,根据食客的口味增加了香菇海米韭菜锅贴、虾粒粟米锅贴、洋葱肉馅锅贴、牛肉馅锅贴、酸菜肉锅贴、羊肉南瓜锅贴、台湾锅贴、三鲜锅贴等。风味更加独特,鲜香四溢,食客如云。他们的小店以食客为上帝,讲究真材实料,服务周到热情,赢得了一大批回头客,“锅贴小店”远近闻名。
小弟更加爱惜来之不易的爱情和家庭,珍惜亲手开创的生意基业,夫唱妇随,情深意笃,相互砥砺。
过年了,小弟亲自驾车载着一家三口踏上了返乡的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开着轿车回家过年,是否有一种锦衣还乡的自豪和骄傲?
作者:郭凤祥电话13674351213
地址:梅河口市翰林中学邮编:135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