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安娜温图尔的传记过程中,一直能感觉安娜温图尔的女王风,她被称为是《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女魔头米兰达的原型。虽然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我不太喜欢,主要是综合了一些采访资料串起了安娜温图尔的一生,虽然觉得她那种贵族女王生活跟自己十万八千里远,但在她身上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那种成功的力量,很值得我们女性去反思和学习。
01 目标明确
安娜出生于1949年,母亲是美国名媛,父亲是英国著名杂志社编辑,可以说她一出生就带着贵族气息。她从小骨子里就透露着一种超前于潮流的时尚气息,当时的伦敦往后学院必须要求学生穿校服,带贝雷帽,裙子不得短于膝盖,吃饭不得出声音等等,但这一切都约束不住安娜,她不愿意穿校服,把校服裙子改装到膝盖以上,最终因为穿着迷你裙而被校长开除。那年,她17岁。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学。因为,她的梦想是时尚,她的目标是美国vogue杂志主编。
她没有心急想一下吃到热豆腐,而是选择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22岁《哈珀与名媛》--26岁《哈珀芭莎》--27岁《Viva》--32岁《昕薇》--34岁《纽约》--36岁英国版《Vogue》女主编---38岁《住宅与庭院》--39岁至今美国版《Vogue》主编
她在父亲和各种情人的一次次推荐下,跳槽到了很多杂志社工作,级别也越来越高。她在每一个杂志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一是因为她的性格太高傲很难与人相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任何一个和她工作过的员工都可以体会到的,从她一进杂志,她身上的才华和她的气质,最适合《Vogue》。
生命不怕折腾,只要你的折腾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奋力去折腾。并且你会一生享受这种折腾的过程。
02 专注
安娜温图尔专注于时尚,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时尚。
“什么是时尚?”安娜温图尔说,“时尚就是时尚”,时尚是由她来定义的。
她刚到英国版Vogue工作的时候,对整个杂志甚至整个杂志社进行了整改,要求员工不能像以前一样懒懒散散的10点才到办公室,并且解雇了许多年长的员工,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年轻与时尚”。
她会要求摄影师把所有的底稿全都交给她,一张照片也不放过,精心挑选;她会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期杂志的每一页都亲自负责;她虽然没有写作功底,甚至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但仍对时尚有着自己的看法,仍对编辑有着很高的要求。
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了一样东西呢?
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如果专注于太多的事情,反而会样样不精通。现在有太多的年轻人喜欢追随潮流,看到什么流行什么挣钱就学什么,其实他们内心是空虚无助的。只有找到那个真正让你喜欢并值得付出的行业,你才会全身心的专注于它,并从中获得充实的快乐与满足。
03 善于利用朋友或情人
要说这位女王最大的缺点,我觉得应该就是“不近人情”。书中很多地方看的我都很气愤,比如,有位其他杂志社的编辑想她吐露自己的想法想获得肯定的时候,她一口否定,而后却在自己的杂志中体现了那位编辑的想法;她会送给自己的朋友很不得体的礼物,因为她觉得朋友的气质只适合穿那种不得体的衣服。。。
但她依然获得了那么多次的工作机会,这当中除了《Vogue》是靠她的才华自己走进去的之外,其余的机会全都是靠着自己的父亲,著名的英国编辑以及众多情人的帮助。她的一生有数不请的男人,如同可可香奈儿一样,在这些男人中有一两个自己的终身精神伴侣,其他的都是某个时期的玩伴。
但她并不是仅仅把男人当做玩伴而已。年轻时,她会刻意交一些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好让他们把自己代入名流贵族的世界;与这些成功男士分手后,也不会断的一干二净,在某些重要问题上还会向他们寻求意见。
虽然我不太喜欢她对朋友或情人某种意义上的“玩弄”,但不得不佩服的说,她把自己的目标贯穿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连交朋友都不是随心而为。
原来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圈子不同,何必相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越长大我们就不能越随着自己的性子交朋友,而是要有目的的交友,让自己与朋友之间达到既可以互相谈心又可以互为利用的状态为最佳。
我们虽然很普通,虽然离女王很远,但是我们不能丢失一颗想做女王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