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份的第一天,也是下半年的第一天,周末可以休息一下,早上睡得稍微晚了一点。
感觉今天自己的能量值很低。
老婆跟儿子说着,每天听一听关于某某某情商课的课程,我也“幸运”地列为被安排的对象。我很反感于这种安排,我并不反对她参加的某某某的课程。乐观地讲,课程的内容和理念都是蛮好的,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她的确有所收获和进步。
但我有些反感于一次又一次的课程链接延续,就是不断地让你进阶的那种,告诉你每一次的进阶都有更高级的内容和期待。我的感觉这是一种套路式的营销,虽然产品是好的,但对课程的投入却是一种洗脑或者占据生活的太多部分。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我不知道是产品营销的套路,还是老婆自己的表现欲虚荣,总在鼓动着我一起参加学习。
我拒绝入伙!
可能出于这种反感的抵制,我感觉在家里面跟他们渐渐的格格不入。每次的引经据典都大多是来自那个某某某的理念:某博士说、某某某告诉我、谁上了课之后怎么样……
我想表达的是,所谓现代或者西方的一些理念,表现出来的很科学、很合理,甚至用专家学者的话说,这是最人性化的跟得上时代的教育。但是我骨子里认为国学的传统里应该有很多值得发扬的地方,教育或者发展应该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跟理解也需要一个领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我们看到或收获了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改革红利,我们渐渐接受或者推崇这种速成式的快餐,中华悠久的文化积淀好像变成了不适于现代发展的节奏。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一个声音:把教鞭还给老师。也许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觉醒,但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一方面,现在的家长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接受这种教鞭式的教育,他们把这种教育当成是一种伤害,甚至是虐待。很多家长脑子里的教育,就是科学性的鼓励和引导。可是我们看到多少起让人痛心又震惊学生自残的新闻,大多是由于心里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挫败,例如:现实与心理需求的落差、手机游戏突然被禁止的无以接受、生活中的一记耳光,等等。
另一方面,老师不愿意接过教鞭。大部分的老师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同时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应试教育的工作;部分年轻的老师,也是被所谓的现代教育教育培养出来的。对于教育改革,他们的思想并没有接受改革,甚至是抵制。也有部分老师他们惧怕教鞭,对于这个烫手山芋的使用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书,一不小心就是断送职业生涯。
从某种角度上说,教鞭是传统国学教育道具,现代西方式的教育理念是驾驭不了了。就好比你让西医拿着用现代仪器检查出来的病历去中药房抓药,他根本无从入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