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悲剧的尽头,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一幕让无数人悲悯震撼。
弗洛伊德据此提出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认为是每个人本身的性冲动导致了这场悲剧。而传统的理解,这场悲剧要归咎于不公的命运,俄狄浦斯不但无罪,反而是对抗不公命运的英雄。
然而,我却认为,俄狄浦斯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所有的一切缘起,并非神所织造的不公正的命运,而是人类的弱点本身。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向繁荣的忒拜(底比斯)遭到突如其来的厄运,俄狄浦斯王为了驱逐厄运,对很久以前老王的死亡案展开追寻。
然而,他的追寻却注定指向自身:正是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拉伊俄斯,并娶了自己的母亲伊俄卡斯忒,还生下许多儿女。故事的最后,伊俄卡斯忒在羞愤中上吊自杀,俄狄浦斯用她胸前的金别针自刺双眼,自我放逐。
若我们分析整个事件,毫无疑问,可以将这痛苦的悲剧归结于两个节点:
一,老王拉伊俄斯得知儿子杀父的命运,在孩子出生不到三天,钉住他的左右脚跟,派人扔到没有人迹的深山。
二,老王拉伊俄斯与儿子俄狄浦斯在三岔路口相遇。老王无礼的让俄狄浦斯让路,并用刺棍击打他的头部,俄狄浦斯暴怒之下,将他和从者全部杀死。
从这两起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对父子共同的凶恶性格。首先是老王,他为了一个预言和自身的安全,毫无人性的钉住儿子的脚跟,扔往深山,丝毫不顾念父子之情;而后与俄狄浦斯在三岔路口相遇,蛮不讲理要求对方让路,痛打他的头部,仗势欺人,倚老卖老。
如果他知晓进退,与人为善,显然不会遭到横死的命运,或者,他能遇到一个知晓进退,与人为善的,也不会死。但他偏偏遇到了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显然与父亲一脉相承,同样具备这种暴虐凶残的性格。他为了这场让路冲突,一怒之下将他们全部杀死。
在追查当中,俄狄浦斯询问盲眼预言家谁是凶手,预言家不愿说明,他反而指责预言家就是凶手,预言家明示之后,他又大加侮辱,怀疑这是妻弟克瑞翁的阴谋,打算将其处死。克瑞翁感叹道:“你盛怒时是那样凶狠,让步时是那样阴沉。”
在故事的最后,真相大白,王后自缢身亡,俄狄浦斯用王后胸前的金别针不断自刺双眼,显示出他的性格相当极端。
俄狄浦斯将自己悲剧的命运归结于神的不义:他们明明可以改变一切,却默许它们的发生。而我想说:“人们自己做错了,却来怨神!”改变这一切的主人公并非任何神明,而正是俄狄浦斯本身,他暴虐的行径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俄狄浦斯到最后都没有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责。他像项羽一样,将这种罪过的原因推给天,从而“英雄气质”的承担这不公的命运,其实这只是他虚假的自我蒙骗,自我满足。
他将过错归于上天,将勇于承担过错的荣耀归于自己,却从未思考过,自己本身在这场悲剧中是否有错。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今天所做的。我们埋怨着父母不是富贵家庭,却忘了自己做出努力,埋怨着恋人不够体贴,却没有思考过自己的付出。
让我们回到当年那个三岔路口。假如,俄狄浦斯虽然看不惯老王的嚣张举止,但仍然抑制住了自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就不会发生杀父娶母的悲剧。退一步讲,即使他将他们打一顿,并没有全部杀死,也不会有这样的命运。
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暴怒杀人,这种行径本身就是在追逐邪恶的命运。即使存在某种掌控命运的神祇,做好自己,就是对抗邪恶命运的最大武器。
人一生的命运好坏,直到他死亡的那一刻方才知晓。这一点上,活着的人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唯一可以做到的,是追寻一种安心的“幸福”。是韩愈所说的“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的幸福,
好人一生平安。道家名胜楼观台上有一幅楹联:“存心邪僻,纵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命运终究握在自己的手掌之间,做好自己,便是幸福光芒之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