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讲 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

第一讲 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

作者: 身为小白有自知之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1:46 被阅读0次

1.1.1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上)

1.全球化的兴起:

Anthony Giddens:全球化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

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是世界各个部分之间正在增加的相互联系性,这个过程产生了互动和相互依赖的复杂形式。

Malcolm Waters:全球化是一个社会过程,其中地理对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限制消失,而且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它们正在消失并据此展开行动。

全球化定义:全球化意味着远距离的联系,互相依赖的升级、边界消失的世界、全球整合、地区间权力的重新调整、全球条件的觉醒和国际权力关系的加强。——David Held & Anthony McGrew

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导致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国际协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文化混杂性:由技术和经济推动产生的新模式进入文化领域,与已经存在的文化形态相互作用并形成新的样态。

1.1.2 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下)

A.即时:1.信息传播和扩散的速度快   2.反馈及时

B.赋权:互联网赋予个人传播信息的能力。

C.关系:互联网技术构筑的虚拟时空实现了网络社会的虚拟整合,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行方式。

D.重构:互联网可以使全球网民实现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件的交流与分享,塑造了跨国公共空间。

跨国公共领域:一个非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协商场所,各非国家行为主体依据公共性的原则,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理解。

1.2 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

全球传播: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以及信息技术机构跨越国界传递价值观、态度、意见、信息和数据的过程。(全球传播概念由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提出)

国际传播:民族、国家以及其他国际社会组织或集团等,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交流和沟通。

学界观点:1.全球传播代替国际传播 2.全球传播等同于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从最初就具有国家立场和政治化的鲜明特征(政治性)

全球传播被提出是基于国际传播概念不适合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全球传播是由多元主体参与的,主要在互联网所构筑的虚拟时空中,基于实现不同国界和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信息交流、对话协商和价值共享,重构人类社会关系和联结方式,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

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关系——传播主体

国际传播: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强调跨越国家和主权边界的传播行为如何服务于国家利益。

全球传播:更强调传播主体的多元化(除国家之外,个人、企业、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都参与到全球化的过程中来)。

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关系——传播目的

国际传播:政府希望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向国际受众表达自己;根本还是关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对国家的影响,具有政治性目的。

全球传播:实现的是超越国界的不同种族、民族和社群对于信息和价值的共享意义;更加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

全球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关系——传播特征

国际传播:中心化、工具性。

全球传播:去中心化、去工具性。

总结:全球传播不是国际传播的新阶段,不能替代国际传播。

延续说:全球传播包含国际传播。

全球传播是一种从本质特征上不同于国际传播的传播概念。

取代说:全球传播替代国际传播。(前提假设:国际传播更加强调民族国家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强调一国或一些国对另一国或另一些国的影响。而全球化消弱了民族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突破了以民主国家为中心的世界政治体系逻辑,出现了文化的混杂并削弱了对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认同,国家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进一步被削弱。)

全球化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力量,全球传播不过是在新的时代出现的新型传播。

并存说:两者并存,且有交叉。

国际传播更多地用于分析国家争端,全球传播更多地出现在讨论边缘群体的传播权力和泛资本主义兴起的文本当中。

1.3 全球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之争:1986年南斯拉夫召开“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与不平等的问题。

1976.3,以印度为首的不结盟国家首次提出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传媒与信息的不平等,号召破除旧有的信息传播体制。

1980:以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在传播问题上各国根据自己的条件找出解决办法,应当高度重视消除信息流通中存在的不均衡和悬殊状态。

1981.5: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塔罗瓦尔宣言》严厉抨击了《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运动,最终因为经济和组织力量的悬殊而以失败告终。

史安斌:互联网被定义为人类共有的全球性沟通网络,并不隶属于某个特定国家或组织。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涉及信息社会的许多争论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缩小“数字鸿沟”与互联网治理权的归属上。

崔保国:原有的世界信息传播体系: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

网络空间:强调在互联网媒介与全球、国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发展融合在一起之后形成的存在形式。 

本课程基于对全球传播的理解,主题依次是:

1.全球传播时代的新闻

2.作为新传播主体的城市

3.全球文化的流动

4.人工智能重构下的广告运作

5.融媒体时代的跨国影响流动

6.跨文化语境下的全球传播文本互译

7.全球网络空间的治理

1.4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的核心概念:内外有别。 eg.VOA、China Daily

国际传播:一国对另一国,信息、价值观、文化意识形态的输送。

全球传播:全球范围内,信息、符号、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共识性流动。

宣传:点对点的、单向的信息的传递

传播:多点的、信息的交换

对外宣传——国际传播——全球传播

全媒体:全球化、全媒、全民。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融合。

从传出去到传进去。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三方面:研究范围不同(国家与文化是不同概念),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侧重不同(国际传播还是侧重大众传播的,跨文化传播主要研究人际传播),研究的学术渊源不同(国际传播学起源于国际整治和国际关系研究,跨文化传播学起源于文化人类学)

两者的联系:1.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跨国的传播通常都是跨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传播要考虑国际关系因素,国际传播也要注意跨文化的因素。2.两者在相互靠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传播的研究逐渐向组织机构以及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发展,从微观走向宏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际传播的研究也从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发展,即观察视角从宏观走向微观。

相关文章

  • 第一讲 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

    1.1.1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上) 1.全球化的兴起: Anthony Giddens:全球化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社会...

  • 笔记: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笔记来自《传播学概论》第2版 许静 12.1 国际传播的开端 1835哈瓦斯通讯社;通讯社环形...

  •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企业管理运作的探讨 背景:全球性的技术变化与商务模式的创新 盈利模式的转变——新经济运动正在兴起...

  • 【笔记整理】我的近代史7

    第三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背景分析(要有时间...

  • “永恒之蓝”渗透还原

    一、背景 2017年5月12日起,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基于Windows网络共享协议进行攻击传播的蠕虫恶意代码,不法...

  • Spring事务Required

    本文重点讲一讲propagation参数,propagation配置的就是一个事务的传播性问题。所谓事务传播性,就...

  • 疯牛直播:“勒索病毒”产生新变种 网络安全现涨停潮

    “勒索病毒”全球传播! 从上周五开始,“勒索病毒WannaCry”(永恒之蓝)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疯狂传播,系统老旧...

  • 人脸识别测温,当前智慧公交疫情防控管理解决方案

    背景: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形势下,国内面临的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大,迄今为止,国内多地已相继发生过输入...

  • 疫情之后普通人的机会

    背景:新冠疫情(高传播长潜伏弱致命强护理)是自西班牙大流感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流行病,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

  • 打造东亚黄金海岸,复华文旅落户海南

    在当下全球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念逐渐兴起。所谓生态旅游,强调的不仅是对旅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讲 全球传播兴起的背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jj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