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手绢、跳房子、丢沙包、弹弹珠的记忆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消散。那些带着旧时代的铁锈味还尘封在你的脑海中吗?一个孩子成长为少年、青年甚至中年用恍然一梦的时间就足矣,老一辈真的没有欺骗我们,因为我们也正在成为老一辈。
幼时接触到的环境是成长的一个基础。比如孩子们现在了解的电脑,手机,VR等一些高科技和新鲜刺激的玩乐项目,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匮乏年代的生活状态,更不能接受没有发达科技的今天。短视频、虚拟消费等等在学习之外已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家长都会以为是这些成为孩子们叛逆的根源,其实不然。
因为叛逆主要不是环境造成的,而是因为思想不成熟。前段时间一名15岁的初中女生不想继续上学,跑到外地见“师父”,称其会带她找工作。在民警询问下,那位“师父”坦言准备将这位女孩介绍到酒吧卖酒。寻回女儿后,父亲下跪感谢好心人。单纯的想法让她以为这个社会很简单,这个与年龄和阅历有关,他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能力去一个地方“闯荡”。殊不知,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受外界的影响,每一代的成长速度都不同。如果80后是50,90后是70,00后是80,那么可能10后就是95。人一出生就努力地在向社会靠拢,科技越发达,靠拢的速度也就越快。例如小学生了解的政治科技知识会比大学生还透彻。但是这种相伴的速度也会导致一部分人跟不上。打个比方:90年代的孩子的平均认知水平是70%,有的孩子的是60%,有的是55%,那么都不会离70%太远。倘若换到现在的00后,平均认知水平达到了90%,而依然有一些孩子还在55%的话,那么就容易产生问题。价值观念易混淆,是非难辨,以为的安全就是绝对的安全。
所以有些孩子容易和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孩子产生脱节、掉队(当然这也和家庭教育和阶级有关系)。于是更多认知水平低的孩子就不仅仅是自卑了,他们会运用自己现有的力量做一些你难以想象或者不理解的事情,可能会大胆跟随追捧那些稍有经验的人,去获得认同,也可能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完全不交流。可是我们无法杜绝这种差异,毕竟这是成长的一门课,我们只能做到在现有的能力上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资源和视野。
几天前得知,一同学的妹妹离家出走9天最终在一本地KTV里被寻回。据同学介绍,她这个15岁的表妹会抽烟喝酒,还经历过性关系,期间同学还给我发了一些相关叛逆的照片,实在令人吃惊。同学感叹:15岁的年纪还是我暗恋的时候,不懂这些可以叛逆到如此程度的孩子。是我老了吗?不是你老了,是这个社会的接受度和容忍度都变了,他们也被深深影响了。只是你还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更“可怕”的样子。
以前是被动式的接受新事物,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主动了解,寻找未知答案。他们在网络上找,在生活中找,于是才有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未成年出事情的案例,这本正常。可怕的是一些孩子不懂明辨是非做了许多我们瞠目结舌的事情,像那些被整治的短视频里的低龄女孩怀孕、低龄少女整容等等。他们找的是“身体”,而不是知识。
每一代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出现了矛盾不难理解。父母能做到的不是捆绑,而是要从小培养是非对错的概念,引导正确的三观和陪伴孩子。此前偷养母7万还校园贷的事件令人唏嘘不已。大学生夏天为了还校园贷利息,盗取养母李云银行卡的7万元,还贷之余用来挥霍一空。在法庭上,养母欲与之解除母女关系。夏天成为了物欲横流社会里的阶下囚,她必然是有错的,但是我们也要反思养母究竟有没有给她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哪怕这个时代发展得再快,孩子犯得错再多,父母的教育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无论是生养,还是领养,你不能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媒介越来越多,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内容也参差不齐,那么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不误入歧途呢?正确的方法是你也去了解他们的喜好,用你正确的观念去引导他们,他们就不仅仅只会将眼光放在内容上,而会更加注重发现。比如:这个游戏人物设计有缺点,我有更好的想法完善这个缺点,或是这个软件的功能没有另一个的有创意。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建立情感,让他们更加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沉迷于内容。这样的方式带来的结果会是更加积极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