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和闺蜜一起爬山。一路上,谈得最多的还是关于活着的话题。
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尽管都在努力打拼,但还是会经常陷入各种痛苦,各种生活的耳光把脸打得生疼,日子经常是一片狼藉。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怎么更好的活着?
最近读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和稻盛和夫的《活法》,仿佛悟出了一些道理。
《活着》讲述了地主少爷福贵的人生。他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因母亲生病外出求医,半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才知母亲已过世,妻子家珍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成了哑巴。
儿子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二喜成婚,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而死;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撕得粉碎,只剩下老福贵伴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小说描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苦难波浪。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态度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可以在生命的尽头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过。
即使夺走你身边的一切,即便已经千疮百孔,无法反抗,我们依然要默默承受,依旧努力的坚持活下去,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生命力的存在,福贵经历一切并没有被击倒,他在告诉我们,生命力是多么的坚强,活着就是隐忍。
而稻盛和夫的《活法》,却是让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世界著名的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在学生时代考试常常不及格。原本只想当个医生,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工作。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一起去报到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留下了。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即将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在长达51年的经营生涯中,稻盛和夫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提炼心智。
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他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慎言笃行。在著作《人为什么活着》中指出: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得,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有人成功了,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他认为人活在这个世间最大的意义就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
两部著作,两种人生。
不论是《活着》,还是《活法》,都在告诉我们:人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好。活着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行,活好却一种追求,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人生意义。
人要在千锤百炼中成长,生活就是一记耳光接着一记耳光。愿我们都能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幸福的度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