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那边几点?

你那边几点?

作者: 亲爱的小昕 | 来源:发表于2020-02-03 23:27 被阅读0次

最近好吗?都在做些什么呢?

我这里窗外的阳光胜似冬日以往,照得躲在房间里的人微微晕眩。时不时抬头还能望见天空中排成人字形、成群飞过的鸟儿,枝头鸣叫的小喜鹊,偶尔低头能瞥见门口躲在铺满阳光的一隅里、正发呆的猫咪。对它们而言,这个冬日闲适、安然。

而在屋内,手机不间断收到有关预防疫情的叮咛,网络上实时的疫情动态持续更新,数字的增增减减牵动人心。

封闭式生活虽然看似无聊沉闷,但对于我们个体而言,亦是难得的清净,更能让人重新思考和审视。

生命总是起起伏伏,交织着波折、无奈与希望。而生活也一次次告诉我们,那些懂得在寒冬中坚持、蓄积能量的人,才能在春天等来新的绽放。

Adrian这里的故事一样没有停更,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也许能让你体会“坚持”在生命中的深意...

一、

“好久不见,最近好吗?”

“在纽约的MoMA,今天我们要说到一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

“今天聊一聊,让我留恋不已的尼亚加拉瀑布。”

“刚刚你听到的,是老狼纽约的演唱会,载满了青春的校园民谣《恋恋风尘》。”……

曾经需要通过电波传送的声音,在移动时代的平台上按下“录制”、“发送”按键,然后,在夜空中抵达四方,等待点击与倾听。

这个声音的出发地,是一位叫Eleven的主播。

如今的Eleven是纽约中国广播网和湖南金鹰955的电台主持人。拥有近百万的实体电台收听播放量,她的节目曾播出在国内大大小小不同城市的广播里,曾有听众和她说“以前生活在广西的时候常听你的节目,没想到如今在江西的出租车上又听见你的声音。”

但事实上Eleven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传统认知里的电台DJ却截然不同,她既没有标准的吐字归音,她也非科班出身,没有任何的背景支持。

十年前,还有一年大学毕业的她,在周围人的鄙夷声中,怀揣着天真与梦想走进了那家电台,想去赌一个未来。

二、

Eleven从小就喜欢听广播,但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坐在话筒前。考大学那年,因为了解到自己喜欢的主持人中文系毕业,自己也热爱文学,她便去了一所师范院校读中文系。

读大学时的她,仍保持着听电台的习惯。偶然在一个长沙的电台,她听到一个叫“美音工程”的比赛,主办方说希望听到从未做过这个行业的新声音。本对电台梦不抱指望的她便抱着试一试态度去了。

“那时候我觉得特别噩梦,比赛我表现得不好,比如那种快问快答的环节,‘皇家马德里的球员是谁?’我完全不知道;再比如说随机三首歌,需要你把它们串起来,结果有两首歌我没有听过,抽到就进直播间,然后我当时就说得乱七八糟的,但有些主持人就算这个歌没听过,他也可以滴水不漏把它给圆过去。”

比赛结束后,Eleven不甘心就这样与电台的梦错过,她主动跟当时电台工作人员沟通。事隔多年她却仍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的7月15号,她鼓起勇气,走进仰天湖三楼的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我可以来实习吗?没有工资也没有关系。”正是这份主动,让Eleven成了电台实习生。

“其实当时有许多声形、反应等条件都更好的选手,但最后只有我去了。可能因为他们没有主动提吧,如果他们主动的话,兴许也会有机会。因为实习,我才真正认识了这个行业。”

那时的她,还有一年大学毕业。但大四没课,可以自由实习。按师范学校惯例,同学们都在各大学校当实习老师,给家里挣钱,只有她自己的生活费还是靠家里补给。

“其实我自己心里会觉得很愧疚。他们问我,在电台实习,有钱吗?我摇头。同学不解,为什么要给别人打白工?但对我来说,那不是白工,那是我试着迈出的第一步。我给自己半年时间,如果一无所获,就乖乖收拾行李,安分地去当一名老师。”

三、

“但实习刚开始,我并不是一个主持人,只是负责点歌。我还记得那个年代点歌,还是发短信平台,移动用户发送到哪里,联通用户发送到哪里。对,还有小灵通用户发送到哪里。”

她租了间房子,在广电大楼后面一栋颇有年份的三层楼。楼下是食堂,隔壁是保安叔叔。房间小到放了两张床就没多少空间了。洗澡要用“热得快”烧水,然后提着水桶到走廊尽头的公用卫生间里洗,窗户的玻璃碎了好几块,不知谁用旧报纸糊了上去,冬天里是挡不住风的。

她上着凌晨3点到早上8点的班,在没有人听的时段。

“我必须让自己2点多醒来,然后准备一下,但一般晚上八九点也很难睡着,所以有时候到十一二点才睡,但可能才睡一下闹钟就响了,就要去上班。早上八点多回来,因为天已经亮了,再加上周围总会有些车啊人啊声音,其实是睡不好的,那段时间一直很疲惫的这个状态。”

但正是这段经历成了Eleven后来做广播的敲门砖。半年后,刚好电台里缺了一个岗位,她再次主动申请。“如果当时没在那边实习,很难知道有这个岗位空缺,因为大多数情况,他们不会对外招聘。”

四、

然而苦尽没有甘来,“这段实习是以失败告终的。”她的语气里,没有任何波澜。

“其实你也能听出来,我个性很内敛,也不喜欢交际,也不是那种可以‘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就是做很high的节目,但当时那个平台很需要活泼型的。我考虑了很久,我不希望自己为了广播而改变、去刻意成为那样的人,所以我选择了离开。”

那时候Eleven笃定,自己再也不会接触这个行业了,“感觉大家都需要反应快的主持人,像小S那种,而我恰巧就是一种反应慢的主持人,因为我的风格就是这样。”

离开之后Eleven去了上海,在《看电影》杂志做编辑,晚上十点回家算早,早上八九点又要工作,没有双休。因为之前的电台经验,又被朋友介绍去了一家唱片公司,是负责跟电台联络的企宣,因为不擅长营销,没办法和陌生人厚着脸皮宣传,没做多久也无疾而终。

因为个性吧,如果我的工作,我发现我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我的个性,我就会选择去找一个适合我的。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这种比较失败,最厉害的是那种可以很好适应不同环境的人。但我不是,我必须要做自己喜欢、也适合自己的工作。况且这个世界上,我相信是允许有不一样类型的人存在的。

2008年,她通过朋友了解到,长沙的一个电台缺了一个岗位,内心关于电台的梦又悄悄地燃起,她毅然选择重新回到长沙。即使在电台里,她只做一份偏行政的工作,负责地方台的节目策划,但只要有机会就尝试做些周末的节目。

“当时有一位听众把我每一期节目都录下来,他好像是部队里面的一位兵哥哥,他貌似那时候还加了我qq号。后来因为他任务调动,我们就没有再联系了,但他真的是第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听众。后来陆续收到一些听众的回馈,慢慢帮自己建立了自信心:我是可以用我自己的风格去做电台的。

因为公司的调动,Eleven从长沙去了南京,后来又搬到了上海,“我觉得我又像回到了原点,因为当时我离开上海,就是因为想做广播。虽然那份工作我很喜欢,但毕竟不能做专业的主播,所以最后下了很大决心终结了,这之后我给自己休整了一段时间。”

在这过去近六年的时间里Eleven有过迷茫,但她一边积累,一边等待机会的出现。虽然这些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但一直在每一份工作中学习、积累。以至于后来自己的电台节目里,这些曾经获取的知识和人脉,都帮助她拓展了节目内容。

“其实我觉得我挺幸运的,机会来了当然会希望自己能够抓住,但如果后来发现不是适合自己的,也要及时止损。每次我的同学都会经常说我好勇敢,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我就跟他们说

‘错,我这种才是不勇敢呢,你们敢于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在我看来才是勇敢’,我没有办法去做我不喜欢的。如果我做我不喜欢的工作会不开心,继而这份不开就会影响到我工作之外的生活,以至于整个人生,我不想去经历那些,我要选择我喜欢的。

虽然喜欢的有可能收入不是那么高,或者压力也大,但是你会觉得这个值得,因为你喜欢、你开心,所以就一切都值得。”

机会终于来了,2011年,湖南金鹰955电台恰好缺了一个岗位,虽然这是一个新闻性比较强的一个电台,但Eleven还是想试试看,没想到一切都很顺利,进台之后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第一档节目《光阴的故事》。

“没想到第一期直播,刚开始几分钟,因为突发火灾导播要求即刻连线,我从来没有接过连线,本来以前都是做音乐相关的。现在我已经完全忘记我是怎么连的了。

后来节目部主任跟我说,‘你非常的冷静’,可能很多主持人他会说,‘我们赶快来关注关心一下哪里发生了火灾,我们接下来有什么进展会继续为你更新’,但我可能就是很安静地说‘好的谢谢在前方的记者’。当时我在想,他是不是要批评我,结果她跟我说‘没关系,那就是你的风格。’”

慢慢在自己的风格之上,Eleven一点点精进声音的表达。“没有一个人会被所有人喜欢。前几天我听到一个教唱歌的老师,她说每个人的声音像一片叶子,没有一片叶子是一样的,那也许我的声音就是一个跟大部分的叶子长得不太一样的那一种。

“我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是说做一件事情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想获得名利,想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还是你觉得你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所以当你的初心是‘我可以做什么让大家不管是获得一些积极的东西,哪怕是一点抚慰’时,你就不会再去在意别人说的了。”

五、

采访之中,她总说她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在叙述这些经历时,她的情绪也没有任何波澜起伏,没有如何为了梦想惊心动魄的戏剧化。她只是一直坚持找寻自我与心中那份热爱,在她眼中这些坚持都不需要刻意。

后来她想出去看看,选择在三十出头的年纪赴美留学,将实体电台搬到了网络,在老东家的支持下,她又开创了新的栏目,分享讲述了自己在纽约的生活;也做起了音乐类采访。在美国她采访了齐豫、王新莲、小南方林明桦等著名音乐人。

中文系毕业的她虽是比较典型的南方口音,但细品却别有一番风味,语气轻缓柔软,语速不疾不徐,不与时代快节奏发生碰撞,像是明前西湖繁花似锦里的一片波澜不惊,是午后弄堂晚饭开炊前的一爿柔和光阴。

而她声如其人,虽有庞大的听众留言数量,但她大都会很认真地一条条回复,每条回复后都附带一个笑脸,把飘在空中的声音具象化。

接近十年的兜兜转转,因为她的坚持,才挨过了寒冬,得以邂逅春日的阳光明媚;才有了今天自己做广播节目的可能。

忘记了曾经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选择躺在了明天的晚上。”

我想起了几年前自己给自己的一句人生信条,“温柔而坚定”,我想大概就是她的样子吧,温柔地对待世界,坚定地对待信仰。是坚定给了她能对世界温柔美好的自由和底气。

如果任何一站选择了安逸,或许都没有今天电台里那个说着“你那边几点,我是Eleven。”

无论如何,你我都在这洪流中不可退转,不如就练练泳姿,尽可能优雅地与之共进退吧。” Eleven说。

2020年的一月就这样过去了,这个并不美好的开始或许可以让劫后余生的我们,更懂得珍惜往日里稀松平常的亲密与自在。不如也借此机会丰满自己的羽翼,来填补等待的空白。

而不论面对疫情还是人生,我想我们都需要这份坚定: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让我们在一起为拼搏在一线的人祈祷的同时,也坚持在寒冬中蓄积能量,等待新的绽放。

希望我们下一次相见,可以摘下口罩,看见彼此的笑脸。

春暖花开,希望自来。

而关于我们这次采访的幕后故事,

更像一个传奇,

下次来,我讲给你听好吗?

图片|Eleven

文字、音频|Adrian

关于作者

Adrian    文章来源公众号:Adrian说

生在暖冬  中文系本科在读

努力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去大大小小远方

也努力用文字和声音记录所有温暖人心的故事

相关文章

  • 你那边几点

    “今晚的云很美,长得很像你,可我还不知道你现在在哪一座城市,现在是几点?” 在又一轮的初夏,我抬头望向触手可得的夜...

  • 你那边几点

    D发消息来的时候 我正赶着出门 他说 我想跟你聊聊 你何时有空 我说 晚上吧 然后我就出门了 依旧是无人的马路田野...

  • 你那边几点?

    最近好吗?都在做些什么呢? 我这里窗外的阳光胜似冬日以往,照得躲在房间里的人微微晕眩。时不时抬头还能望见天空中排成...

  • 云的彼端,你那边几点?

    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坐飞机了,在天空中翱翔驰骋的惊喜与好奇,早已没了踪影。还依稀记得儿时第一次踏进机场的兴奋感,整个...

  • 你那边是几点?--杜牧的思念

    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杜牧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走的一步三回头的不舍。 娉娉褭褭十...

  • 我们都害怕孤独--《你那边几点?》

    我们惧怕孤独,其实如果独处,也许孤独本身并不会吓退我们,可是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想起很多人,很多事;也许,你会想起...

  • 迷茫的时候 就跟几年后的自己说说话吧

    给26岁的自己 最近过的好么? 你那边现在几点?你现在在做什么呢?做饭?打扫房间?看电视?学习?工作? 我这边现在...

  • 2017-08-03

    你那边是几点?--杜牧的思念 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杜牧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 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走的...

  • 你不在这里

    那边晚霞漫过了林梢 星子几点 行人匆匆而过 围巾紧裹 长街无人 轻踏灯影 你不在这里 不在这里 玉兰已蓄满花苞 芭...

  • 那边的你

    文by汪蒙 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那边几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rl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