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
今日8月26日,搬新家一周年。
工作后经历了三次搬家,每次搬家都意义特别。
第一次搬家是2006年夏天,记不清具体日子了,由单身宿舍搬到居民楼,属于改善性搬家,搬的意愿非常强烈。
当时受不了单身宿舍的艰苦生活,洗衣、冲凉、上卫生间,一度成为我的生活难题,自己下定了决心要搬家。结婚后,我找了几个月房源,最后在企业论坛上找到了房子,打电话给房东的时候发现竟然是熟人。搬家也很顺利,工友们帮忙做饭、打扫卫生、布置房子,我自己只是收拾了行李,就完成了向美好生活的转变。
房子虽不是自己的,我们却在里面完成了生子、买房、买车,这在当时可是人生三大件,小小的房子盛满了幸福的生活,见证了一个外地家庭的从无到有。
第二次搬家是2011年12月20日,搬家属于改善性搬家,从厂区搬到了市区,但搬的意愿不是特别强烈。当时家里经济困难,如果不是房东家急着用房,可能没那么快搬。
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原单位撤销,换单位工作;爱人第一次远行培训,独自适应各种的不适应。
记得刚搬过去的时候,晚上安静到只能听到虫叫,和在工业厂区的环境天差之别,因为爱人和孩子都不在身边,自己胆子又小,前几个晚上基本没怎么睡,好不容易睡着了,连做噩梦。后来的十多年,我一直无法适应一个人在家,单独睡觉总睡不着,即使开着灯睡也要半卧半躺才能勉强入睡。
因为房子只有三个房间,无法做一个单独的书房,我就把主卧的卫生间改成了书房,和卧室连成一体。一张小小的书桌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加班、看书、画画的日子。记得有段时间单位特别忙,一回家我就坐在桌前加班,孩子总想和我玩,我就哄他:“乖乖的,加完班就和你玩”,可能加班的太晚了,好几次也没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后来,再看到我加班,孩子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我旁边看自己的书,偶尔回答他一个问题,他都开心得不行。
房子有个阳台,在下班早或周末的日子,我经常搬两个小板凳在那里给孩子读书,记得有一次给孩子讲《不一样的卡梅拉》,讲着讲着,孩子突然说:“妈妈,卡梅拉死了”。“为什么啊?”“妈妈,卡梅拉开心死了”。原来那天给他讲书的时候,他想到了前几天讲的内容。
第三次搬家是去年8月26日,完全是为了孩子读书,买了个学区房。在原来的房子住了十多年,对周边的环境都适应了,还交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是真的不愿意搬。
我这人很守旧,总是不愿意走出舒适圈,走出舒适圈后才发现其实也不错。新房子离单位近,上班时间节约了15分钟;离学校也近,孩子上学放学不用接送,少了很多生活的烦恼;更好的是,房子虽小,但布局合理,有一个单独的书房,看书、学习、加班都很方便,开视频会也特别好。
搬家后,工作也走出了舒适圈,前所未有的难,挑战了有生以来的极限,一度陷入情绪的困境。还好,咬咬牙过来了,回头看看艰难的日子,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次搬家,三种心情,还好日子终归是越来越好。三次搬家,次次打破日常,甚至逼我走出了舒适圈,还好,走出舒适圈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常常感叹,原来我还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人生如同搬家,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得成长。有时决定权在自己手里,有时不在,但日子过得好坏,全在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