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单元例 3 教学 100 以 内数的读、 写。 教材呈现了 3种颜色 (3种颜色分别代表三种情况的数,整十数 “40”, 几十几 “27”, 个位和十位数字 相同的“33” ) 共100个纽扣,从记录3种颜色纽扣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个纽扣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材体现了:数纽扣数——用 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 读数的编排层次,逐渐提高抽象程度, 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数, 直观地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等。
我教一年级俩个班的数学,教学上述内容的第二个环节时,第一次,我采取了化较常规保守的方法:分别用计数器表示出40、27、33、100,学生虽然能顺利掌握,但课堂没有思维碰撞,没有激情,感觉意犹未尽,没有更多的深度思维。
第二个班级我稍作了调整,在用计数器表示出这四个数以后,我跟孩子们又探讨了一个话题——计数器表示数有个什么特点,孩子们发现如表示“10”这个数字时,我们既可以用个位的“10”个珠子,也可以用十位的“1”个珠子表示,二者之间我们愿意选择哪一种呢?孩子们当然选择第二种,因为它易摆,易观察,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在孩子们既初步体会了数学的“简捷美”,因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然后我重新在计数器上摆出第一个数“40”,并追问“这个情境中‘100’是怎么一步步‘变’出成的呢?”,让孩子在此基础上摆上“27”,很多孩子开始眼前一亮,感觉到了挑战,踊跃举起了小手,这和第一个班级授课的波澜不惊己不一样。让一个孩子到前面演示了十位加2个,个位加7个珠子从而变成67的过程。这一过程我没有再深入,但孩子实际上也感受到了同位相加的道理。
高潮出现的下一个环节,我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摆上33的时候,更多的同学参与举手。我让一个同学上前摆一摆,在同学们的注视下,他在十位和个位上各添加了3个珠子,很多同学立即举手反对,有的说这个数读出来太奇怪,这样子应该读成“九十十”,不对劲;有的说个位上满了十个,可以用十位上一个珠子更简便的表示(计数器一的使用原则:尽量用最少的珠子表示一个数)。我按照这个同学的意见,去掉个位十个珠子,在十位上添加一个珠子。有些反应快的同学立即反应说,还不正确,因为十位上又变成了十个珠子,成了“十十”了。有了前面的经验,孩子们马上思考出更好的表示方法,用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即可。
看着情境图那密密麻麻的百粒纽扣只用计数器上一个珠子表示出来,孩子们再次感心受到数学化繁为简的神奇,虽然我没有过多点拨,但孩子已经初步体验到“十进制”的作用,“满十进一”的必要性,为后面一学习竖式加减法做了一个经验铺0”不是单纯摆出来,而是由学生一步步“创造”出来,整个过程孩子是兴奋的,思维是一环扣一环的,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经历了深度思维。
这次教学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教材只是一个知识载体,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应该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用活教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