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拿破仑称帝加冕仪式上的“意外”,是他从教皇手中夺权的胜利宣言

拿破仑称帝加冕仪式上的“意外”,是他从教皇手中夺权的胜利宣言

作者: 剑惊禅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21:25 被阅读0次

    1804年12月2日,坐落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中,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加冕典礼。

    典礼的主持人是意大利籍教皇巴尔纳巴·尼可罗·玛丽亚·路易·基亚拉蒙蒂(又名庇护七世),他的职责便是在这次典礼中,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戴上皇冠,举行加冕仪式

    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早在14、15世纪的时候,法国新王登基需要教宗为其戴上皇冠加冕,好证明其合法性的传统便已约定成俗,成为了民众心中的“常识”。

    典礼上,人们穿着华丽的服饰,一个个正神态庄严的目视着舞台中央的教皇、拿破仑、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皇后。

    注,教皇是下图中标注为(3)的角色,拿破仑是(1),皇后是(2)。】

    正当教皇宣读完祝福词,打算按照仪式为拿破仑戴上皇冠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身着紫红丝绒,披着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一手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直接为自己和皇后戴上了,一旁的教皇见此,气恼得直接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这一刻,拿破仑仿佛在向教皇宣示自己的胜利:从中世纪开始,几百年来教权对世俗的统治结束了

    不过,由于要顾及教皇的面子,拿破仑任命的首席宫廷画师雅克·路易·大卫在自己的画作《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中,特意将画面选在了拿破仑为皇后加冕那一瞬间,如此便可兼顾教皇和拿破仑的意见。

    【注,《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现藏巴黎卢浮宫。】

    一、“皇冠”事件背后,是教会数百年来干预世俗政权的行为,阻碍了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引发的矛盾

    拿破仑夺取“皇冠”事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他想借机打破数百年来,教权干预世俗政权谋取私利的局面。

    拿破仑出生于波旁王朝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当时教权和皇权共同管理着法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教会拥有法国十分之一的土地,教会还强行向农民征收什一税

    【注,在法国的三级会议中,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平民为第三等级。教会拥有凌驾于世俗的权力,且教士可以只对教皇宣示效忠,不必对国王效忠。】

    什一税,最早出自于《圣经》中提出的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的说法,公元779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这种说法权威性。

    自此以后,农民在缴纳法国君主要求的赋税之外,还要向教会额外缴纳宗教税“什一税”,两笔税收叠加起来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民众和教会之间的矛盾也因此产生

    【农民缴纳什一税】

    1789年,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巴黎市府政权后,迫使路易十六不得不屈服。

    早已对教权和皇权专制不满的人们,宣读了新的法令,其中针对教会的有这么几条:

    ①废除天主教国教地位,允许信仰自由化;

    ②没收教会所拥有的百分之十的土地;

    ③废除什一税;

    ④宣布法国教会不再归属罗马教皇管理,教士还需要宣誓对路易十六和法国法律效忠。

    不过,由于法国革命派在执政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且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境外势力组成的反法同盟对革命派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革命派内部因此分裂为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几派,他们之间的内斗让法国的政局更加混乱。

    拿破仑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阶段,他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混乱的政治局面,拿破仑成为了法国资产阶级新的革命曙光。

    【三级议会制度下,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得益于拿破仑在青年时期,受到的来自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观念的影响,二人强调的自由、平等的哲学思想将拿破仑塑造成了一个“无神论者”。

    尤其是伏尔泰把天主教看作是阻碍文明进步的拦路虎,教士是“文明恶棍”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拿破仑对待教会的态度

    拿破仑认为“宗教中出现的人物都是人虚构出来的”,他曾说:“我们所说的宗教显然都是人的产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宗教呢?为什么我们的宗教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呢?为什么它是排他的呢? ....这是因为那些僧侣始终在悄悄地从事欺骗和撒谎。”

    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加之为了推动法国资本主义改革运动的客观需要,促使拿破仑上台后和教皇展开了一场关乎“教会”是否应该在世俗中享有特权的博弈

    二、1801年拿破仑和庇护七世签订的《政教协议》,表面上是拿破仑和教皇的和解,实质上只是暂时借助教皇的力量稳定局势

    作为法国大革命的亲历者,拿破仑见识到了教皇在信徒中巨大的影响力,他意识到过激的宗教政策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与教皇庇护七世展开的这场博弈中,拿破仑把自己真实的情绪隐藏了起来,他决心先和教皇达成“和解”。

    拿破仑借着庇护七世想和他谈判的契机,他后退一步,拿出了一张教皇无法拒绝的“和解”底牌:他同意了庇护七世提出的将天主教作为法国主要宗教的条件。(《政教协议》)

    表面上来看,拿破仑这是让步了,但从实质上来讲,拿破仑的做法是“以退为进”,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他实际目的是想借助教皇的影响力先稳住局面。

    【庇护七世】

    拿破仑想借助天主教的力量,缓和与英国等反法同盟国的关系,好为自己换取时间积蓄更多力量

    拿破仑代表着资产阶级,他的存在对于当时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的奥地利、英国、普鲁士、荷兰等国而言,便是“挑战皇权秩序”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种腹背受敌的局面下,拿破仑通过和教皇合作,向欧洲封建国家散发出了“友善”的气息:你们看,我也信奉天主教,咱们是自己人

    教皇在天主教世界中拥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几百年来,欧洲的封建君主们与教皇合作,教皇通过“君权神授”的手段,达到证明君王权力正统性的目的。

    作为回报,君王们献出了封地、财富,许下了种种特权。在君王们的刻意引导下,教皇的象征意义,在欧洲的天主教世界中就是所有信徒的精神领袖。

    在这种背景下,拿破仑的这种外交手段,确实为法国换来了一点发展的时间。

    毕竟,对于其它国家的君主而言,他们并不是想为路易十六报仇,而是想要拿破仑遵守他们推崇的“封建秩序”,不要动摇他们统治的根基。

    拿破仑想依靠主教们的声望,帮助自己稳定社会秩序

    拿破仑接手的法国,内有多党派政权互斗、封建王朝复辟,外有反法同盟虎视眈眈,足以称得上内忧外患。

    在这种局面下,拿破仑需要做的事情,首先便是要把内部稳定下来。

    怎么稳定呢

    答:借助天主教的力量。

    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天主教国家,自从1598年亨利四世通过“南特敕令”将天主教立为国教以来,至今天主教依旧是法国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

    【注,2014年统计的结果显示,法国信仰天主教的人数占全体国民的64%。】

    正如拿破仑曾经所说的那样,宗教是稳定国家局势的重要力量:“如果我要去统治犹太人,我就会把所罗门神殿重新建立起来”。

    【拿破仑】

    在当时的环境下,拿破仑通过由政府提名主教、发放神职人员工资、选择建造教堂地址的方式,拉拢、扶持了一大批为其服务的主教,这也是拿破仑能够在雾月政变后一两年内,将法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重要窍门。

    ▶拿破仑想借着宗教的力量神化自己,好让自己称帝一事,显得合理化

    拿破仑曾感慨道:“如果我宣称是永恒之父的儿子……那就没有一个粗野的妇女不在我经过的路上发出噓声的。”(《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表达出了拿破仑认为借助神的身份,可以帮助自己在信徒心中树立一个“神圣”的光环。

    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拿破仑编写了一本叫做《帝国教理问答》的教材,作为学校必修的内容。

    在这本教材中,拿破仑强调自己是上帝任命扶植的君王,他“接受了天主教会的首脑教皇授予的圣职而成了神权帝王” ,如果“对我们皇帝不尽义务”,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会受到惩罚。

    并且,拿破仑还让主教给信徒灌输,他现在有神灵附身,神灵会指引他赢得每一场战争的观点。

    这位无神论者,将宗教当成了自己的武器,赋予了自己神圣、不可战胜的形象

    【画家精心修饰的拿破仑形象】

    ▶拿破仑想借着欧洲国家普遍信仰天主教一事,将此作为自己管理被征服地区的手段,好减弱对方的抵抗意志,加强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英国、意大利等反法联盟的主要成员国,都是天主教国家,拿破仑在和他们交战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保护好当地教堂、神父和他们的财产安全

    拿破仑的这条政令,非常有建设性,他这么做的原因当然不是由于他信仰天主教,而是因为这样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从精神上征服对手

    拿破仑在攻打马耳他岛期间,给当地主教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拿破仑赞扬了教士们的勇敢和智慧,认为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并承诺,在法国军队占领该地后,一定会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写这样一封信,并不会耗费拿破仑多少精力,但这封信却能给被殖民地传递出去“尊敬”“友善”的意思。如此情况下,拿破仑收复被征服地区的民心,便轻松了许多。

    三、拿破仑和教皇闹翻,是基于战略目标的转变,做出的调整

    拿破仑对于庇护七世的态度,他单方面将教皇当成了自己的“家臣”“傀儡”,所以,在加冕典礼上,拿破仑才会一点面子都不给教皇

    关于拿破仑对教皇的态度由合作,到闹翻,这中间他的行为逻辑始终遵循着“利益至上”的原则,

    1、拿破仑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认为国家要发展,必须创造出稳定、自由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因而他打算打破教权对世俗政权的干预,建设一个政教分离的法国

    拿破仑是一位极有远见的革命家,他主持参与编写的《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后来成为了德国、美国等国立法的参考书。

    《拿破仑法典》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大类:人法、财产法、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各种法

    透过这部法典,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是想建立一个财产所有权契约自由、民事权利平等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国家

    在这个国家内,拿破仑希望宗教和世俗权力相分离,不再干预国家的运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分离”。

    【《拿破仑法典》】

    他写道:“宜布自己的行为是上帝的旨意,禁止人们反抗篡权者的压迫,这是多么荒唐的想法啊!如果真是那样,每一个登上皇位的篡权者都马上得到了上帝的保护,而那些失败者则被砍头。为了驱逐人侵的诸侯,一个民族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所以,我们应该摆脱法国的枷锁,就像我们过去粉碎热那亚的奴役一样,阿门。”(《拿破仑传》)

    在拿破仑的心中,他将天主教看作了阻碍法国发展的枷锁,只有去掉它,法国才能摆脱封建落后的面貌,走向近代化。

    2、拿破仑第二次击败了反法联盟后,法国的崛起已成定局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对于天主教会的影响力需求不再迫切,所以,他敢于在称帝后和教皇决裂

    1797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击败了由大英帝国、普鲁士王国、西班牙帝国、荷兰等国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

    1801年2月9日,拿破仑击败奥地利,迫使其签订《吕内维尔和约》。

    1802年3月27日,英国和拿破仑签订《亚眠条约》,这件事标志着拿破仑第二次击败了反法联盟。

    拿破仑两次击败反法联盟后,新生的法兰西帝国已经成长到了欧洲顶尖强国的程度,对内法国国内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对外它已经无惧敌人的侵袭。

    在这种背景下,教皇对于拿破仑的帮助已经微乎其微。

    【庇护七世】

    3、拿破仑在几次击败敌人后,法兰西帝国基本站稳了脚步,他的战略目标也从稳定局势,转换成了主动进攻英国和俄国。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拿破仑决定和教皇决裂,转而与土耳其、波斯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合作

    拿破仑是一个“无神论者”的同时,他又坚信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他拉近自己和对手的距离,甚至化敌为友。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拿破仑在将对手选为英国和俄国后,他为了和土耳其、波斯等穆斯林国家合作,拿破仑不仅公开宣传自己是真主的信徒,还给土耳其君王写信大肆颂扬对方:“世界上万事俱变,万物俱逝,唯有真主永存。因此,我祈求真主使陛下延年益寿,使您享受繁荣昌盛,永远降福于您。”

    对于拿破仑而言,教皇与穆斯林君王相比,教皇在天主教国家的地位虽然要高得多,但庇护七世和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教皇支持的是波旁王朝企图复辟的贵族们。

    这种情况下,法兰西帝国在天主教国家中,已经孤立无援。

    拿破仑为了防止自己因为多线作战,导致国家被拖垮的局面出现,他便需要考虑给自己找一些足够分量的盟友,来为他减轻压力。

    拿破仑在加冕典礼这样公开的场合和教皇决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想借此表态,来换取土耳其、波斯等国的支持,好为法国增添两位盟友。

    总结

    拿破仑一生两次被教皇革除教门,他所推行的“政教分离”宗教改革模式实现了国家的世俗化,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法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1801年拿破仑《政教协议》

    【2】艾密尔·鲁特维克《拿破仑传》

    【3】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4】《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5】《拿破仑法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拿破仑称帝加冕仪式上的“意外”,是他从教皇手中夺权的胜利宣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ui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