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浮生六记》,认真阅读了卷一《闺房记乐》。这一卷讲述沈复与陈芸的相遇,相知,成亲后的琴瑟和鸣以及日常生活小事。
沈复对芸娘的外貌描述“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芸娘的外貌优势并不明显,只能说的上是清秀。同时,芸娘自幼丧父,家有老母及幼弟,她一人依靠刺绣为生,养活一家人。若是以经济条件来说,芸娘并不太适合沈复。但是沈复却对母亲说出“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可见,沈复是为芸娘的才情所倾心。这个可以从沈复和芸娘成亲后的日常生活点滴看出来芸娘的才情不是只在表面,而是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如文中“芸发议曰:“杜诗锤炼津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和“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从芸娘对李白,杜甫的诗句的看法,芸娘喜欢李白诗句的原因在于李白的诗句活泼,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芸娘对李白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羡慕之意。
从接下来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芸娘是一位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女子。文中芸娘作为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当沈复取笑她说“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娘回答”曩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 这可以看出来芸娘嫁入沈家后,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之感,恪守妇规,为后期她为沈复纳妾埋下一个伏笔。
读到芸娘说服沈复纳妾的文字的时候,我实在搞不懂芸娘心中所想,为什么她这么积极为沈复纳妾,还拉着沈复去见一位歌妓,想让沈复纳其为妾?沈复拒绝还极力反对的时候,依然坚持己见,说服沈复纳妾。
由此看出,芸娘虽有才情,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荼毒的她不想也无力冲破这个枷锁。所以当她见到沈复的表妹婿身边带着一位小妾,她作为沈复的正妻,也应当为夫君纳一位才貌双全的小妾。
这是一个何其可悲的心态。沈复对于她的感情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旁人未必理解她的这番纳妾的做法,只因她与沈复兴趣相投,情感深挚,而沈复的家庭也不是大富之家,纳妾实属是多此一举。芸娘的纳妾之举,也为她日后的不如意境况埋下了一个重大的伏笔。
我个人很佩服芸娘的才情,也非常羡慕沈复和芸娘之间的琴瑟和鸣生活。一个女人可以没有靓丽的外貌,但是她必须有一颗好学和温柔体贴之心。芸娘之好学,从她利用刺绣闲暇时去识字,去写字,所以她得到沈复的倾心。芸娘的温柔体贴,从她照料沈复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可以看看,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沈复和芸娘过得如画一般,如此平淡和温馨。
我不赞同也不理解芸娘的纳妾做法,后人也未必理解她的做法。因为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沈复和芸娘之间的感情至深,他们兴趣相投,可以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让人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分开他们。倘若这么平静美好两人的生活,插入一个陌生的第三人,这是多么的可惜,可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