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半决赛的辩题是:收到30年后自己发来的人生建议,到底要不要看?最终正方获胜。
这是一道极好的辩题,选手们在舞台上,把搞笑和逻辑完美融合,不仅有趣,更启发思考。
既然是辩论,那就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如果一定要让我投上一票,我会略微偏向支持正方。我的观点如下:
其一,这不过是一份人生建议,并非人生命令。
30年后的自己,年过花甲,向而立之年的我发来一份人生建议,大抵是真诚的建议。
这就像平日里的我,常常后悔曾经没有做好某件事儿。这些后悔,一定是真诚的内心独白,正是在对曾经那个年轻的“傻瓜”说几句真心话。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时常后悔些什么。
所以,如果真有一份这样的来自30年后自己的人生建议,我一定会看。毕竟它只是一份建议,不是人生命令。
看看又何妨,至少我能知道30年后的自己将会后悔些什么。
其二,这是一份人生建议,不是完整的人生剧本。
站在反方,很容易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看了这份30年后的人生建议,那么我们的人生不就剧透了吗?被剧透了的人生,将有什么意义?
我的理解是,单从辩题上,并没有看出“人生剧本”的意思。人生建议,不过是对若干行为的建议,抑或是人生发展的原则性建议,仅此而已。
即使透过这份“人生建议”,能够推导出一部分的人生剧情,那也不是完整的剧情。又何必担心“剧透”呢?
反倒是,基于这份“人生建议”,我会对未来的自己更加好奇,我更有动力去探索那些未知剧情。进一步去验证那个在30年后等待我的自己,是不是对的?
其三,这不仅仅是一份人生建议,更是对我未来30年人生的复盘。
我越来越渴望收到一份这样的人生建议,我相信那个“智慧老头”一定不会胡说。30年的人生建议,是他高度概括、总结与反思的结果。
我更愿意把这份“人生建议”看成是一份30年人生的复盘总结。
如果今天我能收到这份“人生复盘”,我不仅会看,还会反复地看。我甚至要尝试把这份“人生建议”转化成可以落地的具体的“人生方法论”。
尽可能地规避掉一些不该发生的人生错误和遗憾,尽可能地识别那些该有的人生机会和温暖。
哪怕这份“人生建议”原本就是错误的,我也愿意进一步优化它、落地它。至少证明了我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轻视任何一个可能的人生建议,努力过,后悔也坦然。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智慧老头——身材不高,依旧消瘦,举手投足之间身影偏偏;口齿清晰,目光温和,谈笑之间几缕皱纹爬上眉梢。
现在的我,渴望30年后的自己发来人生建议,与此同时也在希冀30年后的自己活得坦然。
现在的“我”,和30年后的那个“我”,都是我。站在现在看未来,那是梦想,是希望;站在未来审视现在,也有一种“以终为始”的感觉。
我渴望看到30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其实,他早已被烙在心底,梦里时常与他亲切交谈。即使是打开一张白纸,我也能把他画得清清楚楚。
现在的“我”,和30年后的那个“我”,也像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我: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有冲动的一面,也有冷静的一面;有愚蠢的一面,更有智慧的一面。
充满矛盾的自己由两个这样的“我”组成,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虚拟世界里。我每天尝试着擦亮双眼,挣扎着看清楚它们,时而很近,时而很远,时而清晰,时而却模糊。
30年后的“兄弟”,你在哪里?我会一直等待着你的来信,也请你给我一个真诚的拥抱,一句走心的问候。我知道,只有你最能理解我,并且永远不会背叛我,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