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响了,
早晨5:30, 母亲打来的。
“下雨了还去不?”
老太太真沉不住气。昨天晚上和母亲说今天早晨带他去吃塘边菜地。说好是6:30。 这才5:30,整整提前一个小时。我刚醒,还没睁眼没起床。
“我看看再说,一会给你打电话。”
我翻个身,打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软件,显示全天小雨。趿上拖鞋,拉开窗帘,天上没有乌云,不像有大雨的样子。“ 妈,你到小区门口等我。我去接你。”
似乎,昨晚今早母亲的听力都特别好,说一遍就听的清楚准确。
86岁的人,这听力也是杠杠的。
车开到小区门口,母亲已经坐在小区大门外的马路牙子上等我了。“刚刚我给你”……
发现很多人都没读懂。如果问,很多人可能会说,《桃花源记》写出了陶渊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反映出现实社会的黑暗。
这个理解太肤浅了。
《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出来后去见太守,跟太守说了此事。然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按理说,全文到此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桃花源记》的最后一句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为什么要加这一句,不觉得突兀吗?
其实,最后一句最关键,其核心是:“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孔子孟子都努力去恢复理想社会。而当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已“无问津者”,大家想的都是争权夺利。
《桃花源记》真正表达的是,陶渊明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空有一腔热血,无处施展。“后遂无问津者”,道出了陶渊明的孤独与痛苦。
伟大的作品,背后必有伟大的人格。
与乱世相比,今天的生活就是桃花源。我们都不要辜负先辈们的付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未完待续,早早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