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时候刚开始写作文时并不觉得有多难,只是认真的想一想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写出来。当然,当初只是为了交作业没有想别的。直到后来耳边总是听到写作文很难,想都要想半天这种话,我才开始觉得它真的很难,但再难也总是会有信心把它写完交上去。我想是因为听多了这种话,才对自己有了这种影响。再后来,真是觉得越来越难了,虽然写出来依然能得到一个A+,可是以前小时候那种什么事都一样的感觉却没有了。做同样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心态却不一样了。人的心总是被外面的事物所影响。
后来,我开始懂得竞争,开始想要得第一,但我也得过流水账,我甚至不知道是何原因。因为我很少去问老师,总觉得老师是权威,不好意思去问,而且我也不喜欢麻烦老师。所有的问题几乎全靠自己摸索,解决。解决不了的只好放在那儿蒙尘。这样也许会走一些弯路 ,但那时我或许习惯了自己一个人,便不再问其它。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圈子很小,所以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幸,那时能把我难倒的问题不是很多,所以后来也收获了自己该收获的,那时的确是很高兴,但里面该承受的我也承受了不少。我总以为我只要很努力很努力就能得到我想要的。就算没有成功,但至少我做了,我问心无愧。我一直想达到这个境界,那样我做任何事都会无所畏惧。
由于种种原因,我换了一个环境念书,其实就是外面不能升学回到老家而已。我隐隐觉得自己可以休息一下,但我不知道的是,我松懈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情绪也突然变得低落起来,导致那次考比较重要的试时,我竟然并不觉得有多担心,以致于考了一个比较差一点的学校。而且还是啃的我以前的老本。虽然我的语文等级是A+,但其它科目都不是很好,我这才发现我偏科,可是已无法挽回。但归根结底的是做事情一旦松懈,你就很有可能失去以前努力的现有的一切。
也许因为爱上了认真写作时的那种感觉,所以现在依然喜欢。虽然已不念书几年了,但我知道我对此还是耿耿于怀的。而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那都是过去式了。我能做的只有面向未来,带着我一直以来不愿放弃的东西过上新的日子。谁说一不念书就可以把以前的一切有关学习读书的事情都抛弃的?就算我没有很高的学历,我依然可以做这些我喜欢的事。而简书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它可以让我说出心里想说的话,它可以让我一点点变回自信的样子,它可以让我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它会让我一点点的觉得我不是孤单一个人……所以我会一直努力的,不为什么,只为我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