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
张自豪
85个笔记
PART 3 升级 做好时间的朋友
>> PART 3升级做好时间的朋友
>> 第7节重塑思维
>> 跳出思维陷阱
>> 幸存者偏差是指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或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幸存者偏差”
>> 确认性偏误是指一旦人们确信一个观点之后,无论是否合乎事实,都会倾向于寻找、关注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和信息,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尽可能往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从而反复确信自己坚信的观点是正确的。
>> 所以,当有人用一些普通、含混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他时,人们很容易接受对方说的就是自己。
>> 基本归因错误和自我服务偏差
>> 基本归因错误是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人们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倾向于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等内在因素造成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的影响。
>> 基本归因错误会让我们无法客观地看待他人,而自我服务偏差会导致我们盲目乐观、高估自己。
>> 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 直觉思维,顾名思义,是人凭借感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习惯性地做出主观判断。
>> 凡事思考本质
>>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来走。
>> 拆解实现步骤,逐步完成
>> 我在创业过程中也有类似的感受,把原本想象中很复杂的事拆解成一件又一件自己能完成的小事,会变得简单易行得多。
>> 反直觉,打破从众效应
>> 一个人要想真正有创意,就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问题,把所有事情推至事物的本源,这样才能变得有独创性,否则还是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做改变。
2023/12/14 发表想法
现在这个社会都是奔钱使劲的,只有钱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想起来为社会服务,为他人服务,自己的基本保障都没有,怎么去实现其他。
>> 直指核心,回到问题的源头,从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 直指核心,回到问题的源头,从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 提及使命、愿景、价值观,或许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各个企业官网上的口号。其实,把这三点放到思考个体的人生发展上同样适用。
>> 一个人的愿景是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使命是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价值观是指引我们成为理想的自己的行为准则。
>> 承认自己无知
>> 在底层思维里,除了第一性原理,认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同样重要。很多人由于过于短视,选择短期利益做出错误决策,究其根本也是因为个人的认知局限。
>> 行检同一法,己错不能查
>> “行检同一法,己错不能查”,行是指行为、决策,检是检查,也就说当我们做出决策和用于检查的是同一套思考方法,很难从中找出错误,大部分创业者都因此失败。
>> 认知的四个阶段
我认为每个人的认知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身处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一知半解却又极度自信,因为看不到“大”而不知道自己的“小”,因为看不到“全”而不知道自己的“窄”,很容易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愚昧而不自知。
>> 一个人的成熟是从他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局限开始的。
>> 学习要有章法可循,通过总结和提炼来将新内容纳入完整的知识架构,才能把知识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 每学习一个新知识点,都可以放入自己的知识架构中,同时也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探索知识的边界,这就是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两种底层思维
>> 直觉和逻辑
>> 归纳法指的是由局部现象到全局理论的推理,人们先获得信息,从中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得出一个理论。
>> 演绎法指的是一种解释验证已有理论的方法,人们先提出理论,之后通过观察现象再次验证理论。
>> 东方人的思维偏直觉、归纳、大局,即系统1;西方人的思维偏逻辑、演绎、细节,即系统2。
>> 扣动人生扳机
>> 找到内生动力
>> 一种是内生动力,属于一级动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主动探索世界
>> 一流的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为何学习,怎么做才能进步,他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学习方法到处都有,但真正能激发一个人好好学习的只有自己。
>> 我认为教授具体方法只是授人以鱼,通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故事让大家意识到内生动力对个人产生的巨大作用才是授人以渔。当我们找到自己努力的内在动力之后,很多当下困扰自己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找到自己的热爱,确定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不管别人说什么,不要受其影响。
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 小节提炼
01
幸存者偏差:是指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或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
02
确认性偏误:是指一旦人们确信一个观点之后,无论是否合乎事实,都会倾向于寻找、关注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和信息,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尽可能往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从而反复确信自己坚信的观点是正确的。
03
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04
信息茧房:当我们长期禁锢在自己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会慢慢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也就无法突破原本的局限,获取认知范围以外的信息,可以预见其结果的严重性。
05
基本归因错误: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人们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倾向于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等内在因素造成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的影响。
06
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把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07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来走。
08
假使一件事情在物理上是可能的,那就一定可以实现。如果中间卡壳了,也只能是被某个物理上的局限堵死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破除那个局限,一步步抵达结果。
09
把原本想象中很复杂的事拆解成一件又一件自己能完成的小事,会变得简单易行得多。
10
第一性原理能够帮助我们一步一步从源头解决问题。
11
一个人要想真正有创意,就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思考问题,把所有事情推至事物的本源,这样才能变得有独创性。
>> 12
沉溺于类比推理会无法了解事物真相,也就无法进行有效改造。想要打破从众效应需要运用反直觉思维方式,直指核心,回到问题的源头。
13
一个人的愿景是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使命是为什么要成为这样的人,价值观是指引我们成为理想的自己的行为准则。
14
不同的使命决定了不同的愿景,清晰的愿景可以指引每个人前行,而价值观便是实现愿景的方式。
15
我们拥有坚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那么在实现它们的路上,就不会轻易改变,自然能避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16
行检同一法,己错不能查:当我们做出决策和用于检查的是同一套思考方法,很难从中找出错误。
17
如何避免“自查无错”陷阱:第一,行动和自检使用两种经验体系;第二,拥有竞争意识,自查无错的克星是竞争。
18
每个人的认知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个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19
身处“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一知半解却又极度自信,因为看不到“大”而不知道自己的“小”,因为看不到“全”而不知道自己的“窄”。
20
一个人的成熟是从他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局限开始的,越早进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越能提前开悟。
21
学习要有章法可循,通过总结和提炼来将新内容纳入完整的知识架构,才能把知识完全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22
我们始终要敬畏未知,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自己尚未接触的领域。
23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24
系统1是无意识运作,不用怎么费脑力就能快速做出判断;系统2受控制运作,会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
25
使用系统1的思维方式,最明显的优点是能依靠直觉快速做出判断;当我们认真分析时,就用到了系统2,这种更为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
26
归纳法:指的是由局部现象到全局理论的推理,人们先获得信息,从中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得出一个理论。
27
演绎法:指的是一种解释验证已有理论的方法,人们先提出理论,之后通过观察现象再次验证理论。
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我认识上的深入,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某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欠缺,可以有意识地强化和训练自己。中西结合效果会更好。
29
人的动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生动力,属于一级动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主动探索世界;另一种是外在动力,属于二级动力,是一种由外界施加的推力,比如,父母的期待、物质方面的奖励、环境的不断变化等。
30
教授具体方法只是授人以鱼,让大家意识到内生动力对个人产生的巨大作用才是授人以渔。
31
只要真正渴求,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32
不值得定律:是指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去做。
33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可能明知道很困难,也会一往无前,竭尽全力去做好。这就是热爱的力量。
34
找到自己的热爱,确定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不管别人说什么,不要受其影响。
35
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 第8节人生节奏
>>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更要用行动证明这个决定值得。
>> 未来无法预测
>> 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次改变,而选择有对有错,改变有好有坏,在结果到来之前,我们都无法准确预测。
>> 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
>>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更要用行动证明这个决定值得。
>> 搞定关键决策
>> 决策的重要性
>> 但决策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关键性的决策,不能凭灵感、靠心情,更不能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一次正确的决策需要调动理性和感性,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 第一个方法,是在生活中养成一些稳定的做事习惯。
>> 第二个方法,叫121框架,即系统1——系统2——系统1。
>> 第一步:简单的决策用系统1
一件事很紧急,难度低,同时犯错成本低,可以选择使用系统1来做直觉判断。
如果遇到一件事情相对复杂,犯错成本也高,那么就需要开始借用系统2的理性和逻辑。
第二步:复杂的决策用系统2
a.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b.判断标准是什么?
c.预期结果、预期收益是什么?
>> 第三步,重要决策返回系统1,再用直觉检查一遍。
>> 检查的标准有两点:
第一点,这个决定是否会超越自己的底线,也可以说是不是会超过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确认自己是否能接受这个决定导致的最差结果。
>> 第二点,最终结果是否符合动机,达到最初的目标。我们要时刻记得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这个决定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核心问题,那么它就是一个好决定。
>> 向成功的人学习决策
心平气和地思考
>> 在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时候,应该由我自己拿出充分的时间,心平气和地思考,而不是让两个人在我面前据理力争,而我只是坐在中间进行决策。
>> 第一,每个人都必须发言,以确保每个投资决策是由集体制定的;第二,要把讨论重点放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执行起来才会避免失误。
>> 保持大脑的开放
>> 人生也有时差
>> 人人都焦虑
>> 找到自己的节奏
>> 当我们对自己要求越高,焦虑感就越强,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学着调整心态,把注意力转回自身,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 小节提炼
01
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次改变,而选择有对有错,改变有好有坏,在结果到来之前,我们都无法准确预测。
02
往往那些无意中做出的决定,会对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可当时的我们,觉得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决定。
03
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更要用行动证明这个决定值得。
04
决策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关键性的决策,不能凭灵感、靠心情,更不能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一次正确的决策需要调动理性和感性,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05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决策拼凑而成。你人生的质量取决于关键决策的质量。
06
121框架
第一步:简单的决策用系统1
第二步:复杂的决策用系统2
1.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2.判断标准是什么?
3.预期结果、预期收益是什么?
第三步,重要决策返回系统1,再用直觉检查一遍。
07
避免在决策中迷失的方法是制定清晰的评判标准,并严格执行。
08
最有可信度的观点来自:第一,多次成功解决了相关问题的人;第二,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
09
越优秀的人或者内在动力强烈的人,越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10
我们总忍不住跟其他人比较,慢慢被压力包围,又在比较后不客观地贬低自己、羡慕对方,殊不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焦虑。
11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要因为一时的快慢,影响原本的节奏,更不要因此导致心态失衡。
>> 第9节延迟满足
>>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要因为一时的快慢,影响原本的节奏,更不要因此导致心态失衡。
>> 拥有熵减能力
>> 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 文明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人的组织和分工是否存在,但是当人进入组织后,需要遵循组织规则,受到一定约束。而这份约束让组织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个人也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份约束便是熵减的过程。
>> 少数人拥有熵减能力,可以抗拒及时行乐,做到延迟满足,而大部分人是在顺应人性,追求即时满足。
>> 所谓延迟满足,其实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2023/12/14 发表想法
卷起来
>> 而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120%,要求每个人都要设定120%的目标,做到120%的努力,收获120%的结果。
>> 而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是120%,要求每个人都要设定120%的目标,做到120%的努力,收获120%的结果。
>> 获得人生复利
>>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 如果一个人坚持每天看书半小时,一个月、两个月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十年、二十年之后,会产生惊人的差异。这就是复利效应。
>> 我想强调的就是,延迟满足是值得的。
第一,我们的付出会因为时间复利,在未来收获巨大的价值。
第二,当明确自己的愿景、目标,拥有内生动力后,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应始终选择长期利益。
>> 做时间的朋友
>> 小节提炼
01
快速获得信息,不断放纵自己,这是顺应人性,是一个熵增的趋势。我们活着就是在抵抗自身的熵增,成为一个有熵减能力的人。
02
人要学会约束自己,不管是有计划性的学习,还是克制自己陷入娱乐的欲望,都是在努力地不让无序、混乱破坏我们的人生。
03
少数人拥有熵减能力,可以抗拒及时行乐,做到延迟满足,而大部分人是在顺应人性,追求即时满足。
04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05
延迟满足是一种活在未来的能力,不计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只有意志力坚强的人,才能拥抱未来。
06
时间复利效应:(1+r)^n,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07
0.99的365次方是0.03,而1.01的365次方却是惊人的37.78,不要小看时间“复利”的力量。
08
延迟满足是值得的。
第一,我们的付出会因为时间复利,在未来收获巨大的价值。
第二,当人明确自己的愿景、目标,拥有内生动力后,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应始终选择长期利益。
09
一个人成长所带来的价值提升,不容忽视,因为成长会回应成长。
10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所谓的人生开挂,都是厚积薄发,也是做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