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养生与保健
一句俗谚的联想——学医心得之六

一句俗谚的联想——学医心得之六

作者: YSL言书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11:27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过一句俗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讲的穿衣服的学问,那时候一般人家买一件衣服,一直穿到不能穿为止,没有替换的衣服,所以头三年很爱惜,一直当新衣服穿;第二个三年,衣服虽然旧了,仍然很爱惜,还能再穿三年;已经穿了六年的衣服,仍然很爱惜,舍不得扔掉,但是有些地方虽然未破或是破了小洞,经过反复精心修补,又可以穿三年,一共穿了九年的衣服,“够本”了,“扔”了也不可惜。

    这虽然只是一个比喻,是勤俭人家的生活哲理,也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德之一。最近我突发奇想,把这个比喻用在我们人生保健养生上,觉得也是十分切贴的——“新三十年,旧三十年,‘修修补补’又三十年”,虽然不过一百年,能活九十也无憾!

    衣服是我们人体的外表保护层,爱惜衣服就是爱护身体;那么身体(肉体)又是我们灵魂的“房屋”,没有了身体,灵魂就无处栖息,所以我们更要爱护身体。提到爱护身体,这里面学问可就大了,古今中外,往圣先贤,著述立言,教诲万千……

    《黄帝内经》开卷“上古天真论篇笫一”中从男女生理谈起,女子以七岁为一周期,四七二十八岁时,“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男子以八岁为一周期,四八三十二岁时,“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男女平均就是三十岁,这是生理发育最盛的年龄,三十岁以前也就是人体的“新三十年”。过了三十岁以后,人体开始向衰老的方向发展,但是比较缓慢,直到六十岁,这是一个周期,也就是人体的“旧三十年”。六十岁开始,“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进入身体快速衰老阶段,这一阶段人体就需要“修修补补”了,如果修补得当,一般可以再活三十年。古今中外的老寿星们大多都超过了九十岁,这里就不列举例子了。

    以上论述把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来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生理学理论,对于养生保健是有指导意义的。从人的受孕、出生一直到壮盛的三十年,人体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一阶段的养生重点是合理的营养和正确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不需要药物;三十岁到六十岁这三十年,人体由盛渐衰,养生的重点是合理使用身体[有一本《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著)值得参考]和保养身体,及时纠正偏差,除了注意营养和劳逸结合外,还要辅以必要的药物;六十岁以后,人体“五脏皆衰”,阴阳失调,养生的重点是及时“修补”,维持相对平衡,延缓衰老,需要药食并重。


    养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儒释道医各大门派,著述甚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篇幅所限,这里不便分述。因为正在自学中医,我还是很推崇《黄帝内经》的说法:“……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以上这段话,讲的是养生大原则,有古文基础的人不难理解,我看过两三种白话译本,虽不一致,但大同小异。现在按我的理解试解释如下,供读者诸君参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两句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大自然中是很渺小的,对于大自然当然要随时顺应。夏天炎阳当头,酷热难耐,人喜往树荫下走,凉房里钻;冬天严寒风冷,人喜欢在背风向阳处或暖屋里住。在大自然的非常变化如自然灾害、疫病发生时,人们更要规避伤害,尤其在人体虚弱时,更为重要。“虚邪贼风”概括大自然中一切对人体不利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要回避,躲避,避免接触。“避之有时”,就是掌握时机,有预见性的早避,积极应对,而不是抱有侥幸心理,消极逃避。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四句讲的是人的思想、精神因素和健康的关系。拿中医的行话讲,人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虛邪贼风”也就是中医总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是致病的外因,这些都是“避之有时”的对象,上一段已讲过。中医总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就是致病的内因,也就是思想、精神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环境的污染,道德的失落以及舆论的误导,“七情”太过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不会“想”,不知道人生的真实意义,不知道对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当人们穷奢极欲,竞相追逐名利地位,尔虞我诈时,心潮澎湃,精神外散,就会减弱卫外能力,容易染病,这也是时下病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是以志闲而少欲,……以其德全不危也。”这一段讲的是养生的具体法则,从志、心、形、气、衣、食诸方面告诉人们如何合于养生之“道”。比如情志要切合实际,不要痴心妄想,欲望太重;要保持心态坦然安静,不做亏心事,不惧(怕)鬼叫门;要勤劳动,多运动,劳逸结合,不要挑战生理极限,过度疲倦;人活一口“气”,要经常保持“气顺”,不要动不动就“生气”,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生病;各人的处境不同,情趣爱好以及潜意识和能力也不同,不要去追捧或摹仿他人,顺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达到满意的願望;穿衣不求华贵,以舒适得体为度;饮食不在奢侈,以香甜可口为美;随乡就俗,不华众取宠;不慕高官,不羡富豪,甘当自然朴实的民众;心无旁骛,非礼勿视,非礼勿思,……等等,只要能按以上这些法则去做,自然就能够活到百岁而不显得衰老。

    以上这些“养生之道”看似简单,当今社会上能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年届六十就多病缠身,非“修补”不可。“修补”身体的艺术首推中医,而以“自我修补”为上策。什么是“自我修补”?就是先自学中医,针对自己身体的症状,弄明白生理和病理关系,从精神心理方面,生活习惯方面,饮食和用药方面适时调理,让身体能够保持在基本正常的生理状态。

    以“人类第一杀手”冠心病为例,当病人感觉有心慌、胸闷、心悸、气短、失眠、心绞痛、左胸刺痛,有时放射到后背、左肩、左臂有酸困痛或不适感,爬楼,爬山或劳动时气喘这些症状时,去医院检查,通过仪器会看到心脏的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现象,造成心脏血氧供给不足,现代医学就把这种病叫做冠心病。如果冠脉狭窄大于百分之七十五,医生就建议做支架手术,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治疗,欣康、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就不能停。

    如果选择了这种治疗方法,那就是患者的噩梦开始,因为这是纯粹的治标,没有解决引起冠脉硬化和狭窄的原因。有的患者支架后症状暂时消失了,虽然继续服用抗凝药,两三年后又旧病复发,去医院复查,冠脉别处又堵住了,又再做支架。有人曾报道过四五年内安放七个支架,仍未消除症状。所以,如果不是急救,最好不要做支架手术,采用中医中药、点穴、针灸治疗,促进人体自愈能力,完全可以改善粥样硬化的冠脉,修复狭窄的部位。

    冠心病患者不管是西医支架手术还是中医中药治疗,症状消除后都不能一劳永逸,我行我愫,而是要经常注意“保养”。一是保持精神乐观,避免伤心刺激;二是劳逸结合,避免强力劳动(运动);三是合理饮食,低盐少糖,晚饭吃早吃少。四是定期服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中药。“定期”指的是自我感觉有了轻微症状,如胸闷,气短,心胸区刺痛时,就服一段时间中药,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冠心病有多种类型,治疗的中药也是有区別的,不管是中成药还是方药处方,因人而异,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验选用最适合的。平时应有所准备,犯病时就可以及时使用。奉劝进入中老年期的朋友们,根据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学一些中医药知识,以便及时有效地“修补”自己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向九十岁目标奋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句俗谚的联想——学医心得之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md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