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韩寒发表了一篇长文,大意是告诉现在普遍持有浮躁心态的青少年,一个老声长谈的道理,那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他特意强调了一点:“我是退过学,但我没说过读书无用。”
韩寒,曾经在我们80后那一代人里,是一个不朽的神话,他集才华和个性于一身,曾几何时,他身上的所有事迹不管好的坏的,在我们眼里,都是一场可望不可及的梦。还记得上初中那会儿,他的处女作《三重门》就成为同学之中在课桌底下传阅最多的书籍。那时候的少年作家不多,仅他一人而已。
那个风光无两的少年,后来在清华大学未修完学业便辍学了,这个事迹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人观念上的颠覆。那时候的父母和学生们,都觉得上大学代表了前途远大,代表了后半辈子生活的有力保障,可是突然有一个人打破了固有观念的束缚,毅然决然要开辟出一条还没有人走过的路。
那时候的争议很多,在那个还不怎么强调个性的年代,韩寒,成了第一个敢于冲破应试教育牢笼的勇士,诚然,那些学念不下去不得不退学的人有很多,但他们没有一个像韩寒,拥有学业不精与才华横溢这样强烈的反差。
韩寒那个年代的同龄人,眼见得在清华混不下去的韩寒,在文学的路上一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于是,他成了那代人心目中的英雄,那个风一样的少年,他是如此与众不同,又是如此光芒万丈。
相信那时候的高中生中会有很多人,把韩寒当成榜样,寻找着自己与韩寒身上的共性,共性是什么呢?那就是同样偏科或成绩不理想,同样有一颗叛逆而反骨的灵魂,但是,他们忘了,韩寒之所以能成为韩寒,并不在于这些,而在于他在文学上的惊人才华和天赋。
就像韩寒现在说的,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境遇。
学人长处难,学人不如意处却简单。你可以轻松学托尔斯泰得个性病,你永远学不会《战争与和平》。
2
现在的很多90后对韩寒的印象大概是模糊的,大多数人认识他是在看了他执导的电影以后,在现在的年轻人眼里,他也许已经是一个沧桑大叔,也许已经被冠上了“中年油腻男人”的标签,时代不同了,曾经以读他的文学作品为时尚的青少年如今也成长为养家糊口的主力军,他们谈起年少梦想的时候,大约会嘲笑自己当年的幼稚和天真,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有太多“一夜成名”的时代,当80后们在上班挤地铁的时候偶尔看到韩寒的消息,已经没有了当初崇拜的心情,甚至还会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韩寒,也不过如此。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心境已经几经颠簸,终于回归平静,而当年那个横空出世的少年,也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在他迈入中年的时候,早已敛去了少年时的一身锋芒和荣光,老成持重地像一个板正的教导主任一样,对着如今的90后、00后谆谆善诱。
“无论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优秀艺术家等等等等,都是有着不小概率的。”
这种语重心长的老套言辞,你是否觉得相当耳熟?像不像中小学升旗仪式上校长的开学致词?
就是这么老掉牙你听过很多遍的话,很多人只有活了大半辈子后才能真正的明白,这句话有多么正确。
在不久之前,我有过教育机构咨询顾问的职业经历,这段经历虽然短暂,却印象深刻。当咨询顾问需要天天跟家长打交道,绝大多数家长都有一个普遍的焦虑,那就是,他们的孩子学习自主性不高。我经常跟家长说,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动力,给他确定一个人生目标,让他有危机感,让他明白高考过独木桥的残酷。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当今的孩子绝大多数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家长把能为他们的做的都做好了,他们只需要在宽敞明亮又舒适的环境里把功课学好就行,但越是这样,他们越觉得学习没有用处,因为即使不学,他们依然能够享受当下的美好生活。
当我有机会跟学生谈心的时候,发现他们大多数对待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成绩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如果问到他们关于人生理想的想法,他们中有的压根没有想过,有的是想法出于一时兴起,没有一个规划和具体的目标。
其实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是中学生,心智没有完全成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的时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合理引导。但是,让我觉得难过的是,很多学生都已经认为好好学习跟实现人生理想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努力读书学习并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唯一道路,甚至是一条不怎么值得推崇的道路,因为君不见,他们身边有太多的人,靠父母的背景和关系毫不费力地上了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并且可以想见以后,也是顺利地拿到他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挤破头也别想碰一碰的铁饭碗。
在他们年幼的内心里,已经被这个社会上的太多不公平现象所障目,于是,他们的不上进和懒惰就有了更充分的理由:看吧,我努力了有什么用?那些个家境贫寒又成绩优异的蠢货们,你们是在螳臂当车、以卵击石,殊不知我早已看透了结局,多年以后的你们,还不是照样要在社会底层挣扎?凭白添了一身的穷酸书生气,既放不下身段做苦力,又挤不进上流阶层,处在一个尴尬又难堪的境地里。
没错,当我做咨询师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对于这些早通世故的中学生们没有了说服力:看吧,一个名校高材生,辛辛苦苦上了几十年的学,最终的结果只是坐在我对面,鼓动我报辅导班。我倒不如早早踏入社会,自己创业,当那些个书呆子还在大学做无用功的时候,我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征程。
然而我想说的是,你们弄错了等量关系,努力读书≠成功≠人生美满,努力读书=眼界、见识、人生境界、精神追求等等。
3
每一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同的,如果你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够月入2万,并且将这作为你人生的追求,那么你大可以立马辍学,跟煎饼摊大妈学摊煎饼去;如果你对成功的定义是自己当老板,那么你可以出门找蓝翔,学得一技之长,自立门户。如果你对成功的定义是可以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好吃懒做依然有花不完的钱,那么建议你从现在开始,关注房产信息,用积蓄买几套有可能在近几年拆迁的老房子,到时候把拆迁款存到理财账户,每年吃利息……
看吧,这世上成功的门路千千万,只是你以为的成功未必是他人眼中的成功。成功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东西,它像一道发散思维的主观题,该怎么作答没有标准答案。然而读书却是可以量化的东西,量化成你的专业技能、学历或资格证书,除了这些硬实力,还有软实力的提升,你的个人素养、谈吐、情商、见识等等。
即便这个社会上有再多的不公平,那与不读书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是不公平的受益者,那么这个受益者也不可能只你一个,在同为受益者的人中,你靠什么来脱颖而出?靠什么来获得竞争力?拼到最后,你发现,真正的差别依然是在读书多少上。而如果你是不公平的损益者,那么你更加没有理由不读书了,本来就处于劣势的你,还不明智地抓住这仅有的一根稻草,拼命往上爬?难道要等着被踩进泥沼里?永远翻不了身吗?
如果你依然觉得读书没用,那么最终淘汰你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