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对于前几年脑海储存了一些还没有分类实践的假说,在这个难得属于自己一晚空闲的时间认真的整理一些记忆中的碎片,关于我其中一个老师灌输给我的管理哲学理论,一直以来没有用上,现在直接进入正文。
管理者工作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①经济人假设(X理论):
观点:
A、多数人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
B、多数人缺乏雄心壮志,希望依赖他人,不愿承担责任。
C、多数人喜欢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
D、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
E、多数人易受欺骗,常由盲从举动。
管理方式:
(1)管理的重点以强调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2)以外部的权力,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酷的纪律等控制体系来迫使员工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3)领导方式是专制型的,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广大员工无关。
(4)只要注重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把金钱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用惩罚来对付消极怠工。
例如:做流水线上的员工,(刺激性的差别工资制,科学定额和作业方法从事生产)。
②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才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观点:
(1)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2)人们能够通过自我指导,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
(3)人对目标的承诺和达成是一种很重要的奖赏。
(4)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5)人群中广泛的存在着高度想象力和创造力。
(6)大多数人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管理方式:
A、管理职能,管理者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发展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B、奖励制度,重视内部激励,即重视职工获得知识,施展才能,形成自尊,自重,自主,利他,创造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C、管理制度,该人性假设主张下放管理权限,建立较为充分的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人员发展规划等满足组我实现的需要。
③社会人假设:
观点:
(1)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3)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领导要善于倾听和沟通员工的意见。
④发杂人假设(超Y理论):
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怀着许多不同需要加入工作组织。
(2)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并随着组织中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新需要和新动机,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的需要,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模式会有不同反映。
管理方式:
A、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B、根据企业情况不同,采用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
C、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和奖酬方式。
⑤文化人假设(Z理论):
观点:
人是文化人,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无不打着深深的文化烙印,由企业职工及其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心态,文化水准而形成的企业整体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要重点培育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劳动者内在的劳动热情和智慧,充分实现劳动者的自身价值。
管理方式(采用各种途径来构建和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
A 汲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营养去建立。
B 利用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庆典加强企业的价值和经营理念,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C 要树立企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使其成为企业内部鲜活的文化载体,使员工有学习看齐的榜样。
D 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间时,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对企业以往的发展进行总结提炼。
E 要经行企业形象的策划(CIS)主要对企业三个层次的形象经行策划。
⑥决策人假设:
观点:
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组织背景下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分析,把目的和手段看出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调节的变量,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效率因果链追溯,而是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
(1)理性是有限的。
(2)寻求满意解。
(3)组织是一个“诱因和贡献”平衡系统。
(4)决策人假设的核心是设想把上至领导下至操作者的所有人都看成自主决策后采取相应行动的主体。
管理方式:
A、重视员工的比较决策思维,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千篇一律,应对员工所属类型进行分类,制定因人而异的激励策略,以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B、企业组织要充分关注组织的生存环境,努力寻找使适应环境的组织决策与组织中个人决策相协调模式。
⑦学习人假设:
观点:
特点在于知识型员工具有“利己性,公益性和理性”它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
(1)”利己性”:是最高层次的,是对多种需要的综合满足。
(2)“公益性”:追求的个人目标与组织,员工会追求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
(3)“理性”:自我理性和社会理性。
管理方式:
A、满足“知识型”的“利己性”构筑收入基准,发挥货币的多重激励效应。
B、增强管理的柔性和灵活性。
C、引导“知识人”的“公益性”。
总结:所有的管理方式都因人而异,主要看人的性格,文化素养,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