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1881 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年少时历经家庭变故,家道中落。少年时期的他与农民子女接触,也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1898 年他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2年 抵达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转入仙台医专学医。在上学的期间,接触到了进化论等先进思想。留学时期,他剪掉了辫子,被骂违背了老祖宗的规距。当他看到愚昧无知的国人眼看着同胞被杀却麻木不仁时,这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他人生的拐点,他打算弃医从文。
1906 年他回到祖国,从事文学创作。他倡导的文学思想太前卫,加上经济条件有限,他只能待在老家绍兴。后来,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先生带领学生在街上摇旗呐喊。二次革命的失败使他迷茫。正如他所言:梦醒了却不知路在何方。他曾与周作人,许寿裳等筹办了文艺杂志《新生》,未果。
当时蔡元培校长任人唯贤,重视鲁迅,于是他受邀到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部部员。后来北上。他的课堂,座无虚席。此时衣食无忧的鲁迅先生仍不忘关心劳苦大众。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后收入呐喊集)在北京时,鲁迅先生与其弟周作人因为不和而分道扬镳。1919年他创作了《药》《孔乙己》等也收入了《呐喊》集。
在北京遇三一八惨案,他写文章得罪了北洋政府,受到抨击和诋毁,无法继续在育部。然而是金子到哪都发光。他又被厦门大学的校长林语堂先生聘为中文系主任。当时的厦门大学不是现在的所谓中国最美校园,而是一片蛮荒。当时大学的厕所都距教学楼很远。鲁迅常常和林语堂去林的岳父家所在地鼓浪屿玩。
随着北伐战争节节胜利,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的革命号召无人呼应,心灰意冷后又离开了厦门,去到中山大学任职。广州是革命的发源地,期间,中山大学的共产党员经常与他交流思想,这也使鲁迅由一个爱国人士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在广州,鲁迅遇到了一生真正的爱女人,也是他的学生许广平。因为思想上的共鸣走到了一起,老来得子,许为他生下了独子周海婴。提及鲁迅的爱情,有些不知情的人会认为他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因为朱安。其实不然,这段包办的婚姻耽误了两个人的前半生,鲁迅与朱安相敬如宾,他们缺乏精神交流,然而封建社会被休的女子会遭人唾弃,鲁迅从经济上支持朱安。他不仅是一个战士,也是一个有温情的男人。
1927年4月,他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9月与许共往上海。在生命的最后这些年,他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和参加文艺运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他的灵柩旗子上写的民族魂足矣诠释他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