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留意过现在的公共汽车上有没有提示牌。那块牌子通常在驾驶员座椅背后,应该是给离驾驶员最近、最有可能打扰到他们的前排乘客看的,上面写着“请勿与司机交谈”。
我从小坐长途公共汽车,知道这最基本的“乘车规则”和礼仪。作为乘客,我们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命掌握在手握方向盘的人手里。
可惜的是,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人的规则意识并没有同步发展。
高铁上霸座的人,十字路口闯红灯的人,野生动物园随便下车的人,不排队加塞的人,随手扔垃圾的人,车窗抛物的人,在禁烟的场合吸烟的人,跟司机抢方向盘的乘客,殴打医生的患者家属……都是一类人——包括沉默的大多数的乘客!
假如我们在那辆22路公交车上,会是能够站出来“伸张正义”的那个人吗?会在乘客跟司机讲话时提醒他注意安全吗?别说对司机大打出手了。
扪心自问?会不会?
作为一个20多年前曾经在首都的公交车上切身感受过周围的乘客和司乘人员冷漠的人,我对此没有信心。
当年,我在天安门附近上的公交车。车开出没两站就发现钱包丢了——我判断小偷还在车上,犹豫了一下才喊:“车上有小偷!”
原本吵吵嚷嚷的公交车立刻鸦雀无声。也许是凭着女人的直觉,也许那突如其来的安静让小偷也表现出了不自然,我迅速判断出,背对我站在门口要下车的那个人是小偷,就揪住了他……
在我和小偷理论的过程中,大概也就是22路公交车女乘客和司机争执的5分多钟时间,司机没有停车(哈哈,我真指望他能把车开到派出所),售票员离我不到一米(当年还不是无人售票),连个屁也没放;车上的乘客估计四五十个,全部在看热闹,看一个姑娘(当年我还很年轻啊)独自一个人“抓小偷”。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冷漠,什么是——孤立无援。那是夏天,我在共和国的中心,感受到了一种——凉意。
20多年过去了,在很多方面,这个社会并没有变得更好。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22路公交车只是一个信号。这辆公共汽车,就是社会的缩影,它折射和反映的现实问题实在是内涵丰富,比好莱坞大片精彩,更因为是现实而惨烈。
在已经发生的事情和事件里,也许作为个人和制度制定者都能够获得足够多经验教训,得到启迪和学习到什么。
我所能想象到的——将来如果再有骚扰公交车驾驶员的乘客,不论是坐过站的48岁的泼妇,是壮汉,还是老朽,即便“飞起一脚”把他们踹飞的人不多,声援的人至少也有多起来吧?!
毕竟,如果雪崩的话,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如果车坠入大江大河大悬崖,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幸免的。
22路车上的那个48岁的女乘客,那个泼妇已经被千千万万的人声讨过了。我觉得驾驶员更罪不可赦。
作为一个职业人,他应该有的标准动作难道不是在遭到攻击时立刻马上靠边停车打110报警吗?在全车人的生命都有可能遭受到危险的时刻,与泼妇对打和对骂,都不应该是正确的、优先的选择。即便是停车打回去,把挑衅的泼妇打死,那也应该是正当防卫啊。
如果遭受攻击的公交车驾驶员因为停车被投诉被举报被罚,那就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如果制度和法律不能以保护绝大多数人的生命为前提,就是恶法。
在一片恶的海洋里,做一叶善的小舟吧。也许,关键时刻,能够“路遇不平一声吼”,救的就是自己的一命。
说回20多年前我在北京公交车上“遭遇小偷”的一幕。我在小偷手里抢回了自己的钱!
他当时掏出一大把钱意图质问我“这是你的钱吗?!你怎么证明这钱是你的?!”
我一把把钱抓过来紧紧攥在手里。
因为我看到了那把钱里有一张纸片,那是我上车前在王府井外文书店买磁带的发票。
是苏芮的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