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楼梦》没那么难•宝玉去上学(下)

《红楼梦》没那么难•宝玉去上学(下)

作者: 情情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23:36 被阅读0次

记得周国平说过一句话:幸福是一种能力。

大概表达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感受幸福能力的高低。

比如有人可爱,有事可做,有梦可追,都是极好的。

说到有人可爱,红楼梦里以编织的方式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的情感也是复杂多样的,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情书。难能可贵的是曹雪芹的真,能够把每个细节落笔成文,带你去感受不同的情感。因为真,所以足够细腻,足够动人。

宝玉要去上学了,忙着跟家里的人辞别,其实,这里最动人的倒不是亲情关系下的辞别,而是虽是主仆关系,实则母子情深,两性关系深深的袭人。

袭人本质上替代了王夫人的角色,从小无微不至地贴身照顾宝玉,就是母性或者姐姐那样的角色。所以孩子为什么依恋母亲,因为足够足够亲近。

一大早,宝玉还没睡醒,袭人就把宝玉上学要用的笔墨纸砚都准备妥当了,另外,冬天出门,怕宝玉冷,手炉,脚炉,大衣都安排好了,全部弄好之后,坐在那里突然发起了呆,为什么?心里空了。

因为平时宝玉一直都在身边,也带着丫头们一起玩,袭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照顾宝玉,突然宝玉出去读书了,情感寄托就没有了。而这个时候,这样的情感,最需要一个细心的人觉察,并且把它接住,形成一种互动。宝玉心思细腻,他就发现了,立刻问:姐姐怎么有点不对劲啊,怎么了?

我想,一个人的心思如果能这么细腻,知道妈妈或者姐姐或者其他亲近的人为自己做的事,并感知到他们的情绪起伏进行一个回流,那大概那个付出的人都要感动得哭出来。宝玉,就是这样一个细腻的小男孩。

我们说,袭人是母性角色,所以有些语言是母性的逻辑,虽然有的时候就像我们的妈妈那种神逻辑一样,但你如果了解她的出发点,那你就好好听着吧。

袭人说,你要出去读书了,外面不比家里,暖炉里的炭火我也给你准备了,只是你要逼那些小厮们给你及时加上。因为陪宝玉读书的那些小男孩也都是爱玩的,袭人就担心他们自己去玩了,也没管宝玉,所以用这个很重的字“逼”。

我想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忘穿秋裤”的经历,就是妈妈总是觉得你会冷,于是总是叫你多穿点,记得穿秋裤,袭人也是一直担心宝玉受凉,处处提醒着。可是慢慢长大,也许我们会发现不穿秋裤,真的不会冷得怎么样,但妈妈的提醒是温暖的。

袭人又叮嘱宝玉,读书不要太累了,身体要紧,自己要知道点。而事实上,袭人不识字,也没读过书,只能用母亲的神逻辑推理出一个画面,关心宝玉,又怕去外面,别人把宝玉带坏了。可是,慢慢长大,也许读书会很辛苦,但同样也很有乐趣,也就没那么辛苦,就像重新回到校园走走,总有无限感慨青春年少的美好,虽然那是回不去的曾经,也可能会发现,妈妈叮嘱我们不要被带坏了,可是妈妈不知道搞事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孩子,就像宝玉一样,是个贪玩好奇的小男孩。

袭人唠叨,宝玉也是婆婆妈妈的,交代丫头们,你们也要好好玩,不要因为我不在就发闷了… …袭人看时间差不多了,怕迟到,你赶紧去跟贾母,贾政,王夫人… …告别就出发吧。宝玉也都做了,只是突然想到,自己最爱的林妹妹还没有去辞别,于是赶紧一溜烟就跑去了。

说来也有趣,去上个学竟然这么麻烦,那个益学学堂距离贾府不过一里地,一里地多远,大概500米,只能说,从前慢,日色慢,车马邮件都很慢。

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亲密无间,所以他们之间的语言,很多时候只有他们自己懂。

黛玉看到活蹦乱跳的宝玉就调侃他:你要去读书了,你要做官了,那不得了了,你要蟾宫折桂了… …其实,宝玉心里永远知道,即使全世界的人要求他读书做官,而黛玉会选择站在全世界之外,让宝玉做自己,而这一点,是宝钗做不到的,因为宝钗是入世的。

宝玉只交代:林妹妹,你要等我下课,等我回来哦,我们还要一起吃晚饭的。另外,你的那些胭脂膏子,也等着我回来给你弄,我们还要一块玩儿… …

青少年的世界有最简单的幸福,现在我们等个人,可能有看不完的时间和读不完的信息,而从前慢,年少的我们可以上课前,放学后,等一个人,等好久好久,也不干什么事,看看山,看看水,踢踢老树根,直到他来,就觉得很高兴,那种感觉就是:XXX,明天早上7点,我去你家,一起去上学;XXX,我在你家楼下了,下来玩啊… …

然后,黛玉永远会对宝玉耍性子,“你来跟我辞别,你怎么不去辞一辞你的宝姐姐。”

宝玉机灵,一听就知道这是道送命题,他也不接,笑一笑,转身就跑路了,意思就是:我上学要迟到了,我先撤了… …

这一幕,总觉得,你知道“有人在等你”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画面,因为有一种安静。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两个人从深爱到结婚,从一地鸡毛的婚姻走到互相报复,最终伤心收场… …而当镜头重新切回到过去,屏幕上的那三句话不禁让人落泪,原来我们曾经如此在意彼此:

你在想什么?你感觉如何?我能为你做什么?

我想,常常问问这几句话,那安静中的力量一定是非常强大的,足够宽慰彼此,如沐春风。

最后,再回味一下袭人,那种无微不至的付出,是值得怀念的。虽然,在我们现代化的教育观里,越发强调,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也没有错,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只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放手”,在此之前,为他做点什么,做给他看,说给他听,带着他一起干,这样的过程,非常关键。所谓童年的记忆和味道,也许都来源于此,也永远难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没那么难•宝玉去上学(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sm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