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带娃到余姚参访阳明先生故居,平日里就是把“知行合一”奉为家训,也讲了很多先生的事迹、和传奇人生,我自己是三四岁被外婆教认字,跟在高僧旁边见世俗,稍大点混迹社会,实操和读书并行,十年读书、十年壮行,自成气象,再十年读书,十年顺势,气度渐成。带儿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半岁开始就带其游历,成长过程中尽可能与他到先贤伟人故地访游,慢慢把华夏传承用来拓宽他的眼界见识,读书壮行,就是一脉相承的、最好的教育。
站在先生故居塑像前,念叨着先生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一时间思潮汹涌,竟然隐隐又有突破迹象,是为文。
一、生命基调
人生是所有经历的集合,经历塑造认知,以前我们说人老成精,就是因为活得久、见得多,遇事自然能做到云淡风轻,凭籍的正是知道解决方法的底气。
世界是个复杂系统,我们所有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复杂度超乎我们的解决能力,绝大多数我们认为千难万难的问题,对于身处资源中心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他们知道如何解决。
经历就是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的,所谓修炼、所谓境界,本质就是更透彻的洞察和更高效的应用资源来解决问题。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像圣人”,这句话隐含着至理,我们之所以是普通人,就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复杂世界,而圣人、神人、贤人、强人,就是比我们更好、更高效的应对复杂世界。
阳明先生年轻就立定“成圣贤”大志,上下求索、一世磨砺,最终悟道之后,解决问题、如宁王叛乱这种大事也在指掌之间。
假定圣人境界是个高度,我们都在攀爬,那么有两种途径:有足够的智慧,像老鹰一样飞上去;以及有足够的时间,像蜗牛一样爬上去。
足够经历才能淬炼出智慧,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单位时间内多历练以提升智慧,和增加生命长度。
人类一代代进化,变得越来越有见识,首先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有就是接受的信息密度呈量级增加,我们有普遍的感觉: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聪明,根本原因就是生在互联网时代,每天被动接受的信息跟我们老一辈不是一个量级。
道理是相通的,单位时间内多历练就是想方设法的“输入~发酵~输出”,提升信息输入量级,多多思考和经历,最后提炼转化成智慧。
而保持健康,活得久是最最现实也最重要的事。
有这两方面的基础认知,我们的生命安排就非常清晰,每天24小时就该投注这两方面:健康,和历练,质量越高越好。
健康包括睡眠、饮食、锻炼以及规避健康风险。睡眠质量是重中之重,有修行的每天冥想,普通人保证足够好的睡眠,这个时间是5-7个小时不等。饮食有节,不能吃太饱,营养均衡,说着简单,能做到以及有认知在做的寥寥无几。挑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每天持续。不抽烟、不喝酒、不做提高健康风险的事。综上,生物学、营养学、运动学都需要掌握框架,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并活的越长越好,很多人对自己的生命缺乏足够的敬畏和珍视,觉得那是太久远的事,久远才需要规划,也不构成放松自己甚至放纵的理由。
历练就是不停折腾、终生迭代。具体方法是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与优秀的人为伍,养成不断进化的习惯。
认清生命的基础逻辑:活得久和历练的多,回到当下,我们的思维和做事就跟绝大多数人不一样。
奔着120岁活,最该关注的核心是什么?
二、白云来往青山在
世事动荡,尤其在科技赋能、尤其是全面迈向数据时代的冲击下,意识、认知、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就最近十年,3G到4G是信息量级的提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见惯了企业、组织没落,也在经受意识、理念、价值的被颠覆,那么到了5G普及的时代,伴随着又一个信息量级的提升,我们会遭遇何等样的观念坍塌?
没人可以预测,也没人可以想象,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时间大跨度下,承受无数次、无法想象的冲击?
适者生存。
“变”将成为主旋律,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快,日新月异真正成为现实,这个大趋势、这种背景下,没有什么一成不变,也不会有对错,只有:是不是更合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都在变,什么都会变,我们需要的是演化,而且是适应变革速度的不断演化。
稳定形成秩序,那总是“变”会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三、袖星斗安邦策
“变”是演化出来的,巨变是因为信息量级的跃升,在蕴含无数可能的复杂境况中,我们的最优应对策略什么?
究其根本,世界的本质是概率,而我们应对概率的最优策略就是构建系统。
处处是概率,我们也处处有系统。
这才是大时间跨度中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生存相对容易,大多数生在现代、再生在发达国家、更进一步生在中国的人都比历史上的人类活的更好,但事实就是活好很难,长时间的活好更是难上加难。
在当代,赚钱不容易,但生活在大城市、积累一定财富是有很多机会的,但守住却极难,如今各领域里几乎所有的问题,究其本质都是国家发展的既得利益者在用尽办法守护自己的既得财富和资源,而后续者也有权利打破旧有往上冲。
有足够的勇气和才智,再加上运气,可能获取巨额财富,但要守住这些财富,要付出至少10倍于获取财富所需的勇气、才智和运气。
说到底:我们的思维行事都应该聚焦于提升应对变革的概率。
向大自然和生物学习,保持多样性,个人构建系统的核心是降低被淘汰风险,而构建圈层就是通过增加个体多样性来提升成功概率。
回到一开始生命安排的历练层面,因而我们的战略资源时间和精力就该投注在个人系统和圈层的构建上。
拿系统和复杂博弈,凭概率应对变革。
四、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观古今中外,文明、国家、城邦、部落、组织、家族,亦或是个人,没有长盛,衰落乃至灭亡几乎是一定的,能绵延百年以上的靠的不是攻,而是守,守就是对抗各种各样的风险,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布局都是围绕“抗风险”,教育、做好传承、资源配置多样化,因为风险一定会发生。
这世上足以毁灭家族乃至种族的风险有很多,天灾、疾病、战乱、经济危机,未来伴随着科技的极速发展,还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谁也不知道。1-(1-p)^n,根据概率,不管灾难p发生概率多小,只要时间n足够大,发生的概率几乎就是1,这是我们都应该刻进大脑最重要的公式。
“先为己之不可胜”,我们以活到120岁为时间尺度、以家族为单位传承,核心就是抗风险,任何时候都得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五、借伊周济世才
我的运气在于从小就混社会、讨生活,后来学的专业又是金融,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就是“生存”,思维本能就是抗风险。
我们投资这行没有缓冲地带,赚就是赚,亏就是亏,二十年来做投资总结最大的秘诀就是:活下来,一时盈亏算不得什么,活下来就会自动成为绝对的赢家。
和时间做朋友,永远要给自己留后路,在我看来,很多人都是因为贪心,想赚更多,因为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
做事情确实要聚焦、专注,集中有生力量做成一件又一件的事,积少成多,最终成势。
只不过世人对专注有些误解,或者只看眼前事。如果拉长时间、以大尺度来谋篇布局的话,有且唯一正确的永远是专注到趋势上。
趋势在不断演化,变是主旋律,专注趋势就要求个人需要终生学习,组织需要不停迭代、寻找新的“生存曲线”。
出道二十年,这可能是我每一波趋势都赶上的关键吧。
有了这个思维底层,个人就会永远迭代,家庭会以传承为基点教育,做事呢会以聚人为主,具体什么项目,或者哪些人能跟上,哪些可以共事,都不重要,聚回来的永远是当下趋势里最合适的人,那么就会发现紧跟趋势的都是最精英的那一群。
活得够久,就会有更多可能性。
我目前做的事很杂、很跨界,盘子看着大,到处都有项目,跟人都不知道怎么介绍我是干什么的,其实背后逻辑很简单,就是以概率为根基的抗风险系统。很多牛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到了一定位置就会有很多资源,我就是引导自己和一众人的资源,批量的做事,然后靠概率取胜。比如投几十个高新企业上科创板,具体哪个能成哪个失败重要吗?不重要,有概率就行,大家根据局面演化会把资源加重投注到成功的上。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杭州、北京、山西、大湾区乃至海外都有项目,什么项目或者跟哪个政府、哪个领导合作重要吗?不重要,哪政策资源好、哪容易落地做起来就带一帮人和资源去哪儿。
趋势最重要,趋势在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做好延续。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需要做到:聚人以及靠概率做事。
这里有个关键,选项目那一定是要么是成功概率大的或者能聚集大批资源的,其他不碰。如今尤其是未来科技深入社会的时代,永远不要妄想单靠理念价值聚人,一定得是趋势以及实实在在的利益,包括成长空间、自我实现以及金钱。
我做所有的事都是用来聚人的,想要聚集更有资源的人,用的是金钱物质之上的东西,比如意识、精神、信仰、慈善,所以我会做文化相关的东西,这批有无数资源的人聚起来,情报也在、机会也多、还可以提升成功概率。
具体到项目,还是赚钱的逻辑,以趋势聚利,以利聚人,凭概率做项目,成了的都可以成为代表作,代表作累积声名和丰厚的信誉,到时才有资格以某个崇高理念聚众,成更大的事,又或者抽身隐退,都是可以因势利导的,更关键的在我的一念之间。
终章、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
天行有常,变的是时势,不变的是概率,概率才是天道。
世事凭概率自由演化,我们身处其中,俱是无奈,唯一能做的是:活得久,然后顺势。
土匪抢民众抢了就走,还可能杀人越货。军阀剥削也非常狠,但不会赶尽杀绝,给民众活下去的希望。圈地养民每年收租,我提供武力保护,构建稳定的生产环境,你给我交保护费,可持续的局面。
在日常的消费场景中,我们购买一个产品或服务,和价格之间是对应的,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在某些消费场景中,我们没办法准确的计量单次消费的价格,也没办法精确的计算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和频率。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我们会定出一个统一的价格。军阀收保护费就是这种,历代统治收的行政费用,就是税,也是一样的根本逻辑。
组织的根本是凝聚人心,凝聚回来可持续是要税收。
比如亚马逊和淘宝,是开放的交易平台,只要在上头出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就要给这个平台交费。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越多,交的费就越多。中介服务也是如此,根据额度收一定比例的返佣,这些公司就是商业层面的税收机构。
在科技时代,做专利布局以收专利费为生的企业,最典型的就是高通,把某个技术授权给下游客户,然后下游客户给高通公司交专利费。
平台就是聚人,这是稳赚的生意,最核心的资产是:信用。
再往深里思考,政治、商业、宗教、一切人类组织,本质都是“聚人”,只不过不同的领域使用的理念和架构不同。
薅羊毛也好,收税也好,叫法不同,本质一样。
新的思想理念需要一批有新理念的知识分子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奉献热血精力,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新的社会秩序。
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关键就是找到理念相同的人,产品或者模式就是聚集这些人的方式,人聚齐,才有成事的可能。
数据时代来临,正如当初进入大航海时代,格劳秀斯之前没有适用于海洋法规秩序,而新的秩序直接决定新的资源分配。
探索新大陆、开创新时代的是些什么人?
被阿拉伯人赶下海、没有活路的西欧边缘人。
天行有常,黯淡之时有大机会。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