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题写给偏狭粉的,不是挑衅或搞噱头。盖因此前看过某文,不知那人起了何种症候,看到屈原投水自尽就去揶揄柳永,说柳仕途失利之后,不是像屈原一样投水自净而是混迹风尘云云(还有一说学陶潜的暂且不论,因柳后期有些征象貌似是归隐了的),总之是很有些不屑的口吻在里面,我且不论这种人是不是来黑屈原,难不成学屈原的目的就是教人不分青红皂白只管一死了之?他怎么不去质问苏轼为何要死不死的,偏又活回来呢?
因为苏轼在身陷乌台诗案时也曾想过投水自尽,如果,他真跳下去会怎样?他真跳下去的话,我们就看不到后来的苏东坡了,而他后期那些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也将被滔滔江流所淹没。对于一位在文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文化名家而言,其生命本身就蕴藏了无穷的财富,他有什么道理轻言放弃呢?放弃生命,岂止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文化对历史对社会对公众的不负责任,因为他承担着华夏文明的重要使命呀!终宋一朝,文人的地位达到历史最高峰,即便柳永这样的民间词曲发掘者在当时也是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尊重与支持,他与屈原当时所处的那个朝代有什么可比性,还要逼仄着非死不足以明气节的地步?逼他死的人其实是要给宋仁宗下蛊,陷其于昏君之列,可是他和宋仁宗有什么刻骨不休的仇恨呢?而必致其于万人痛骂的昏君之列?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柳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这就是区别。据实而言,柳永在当时的名气比苏轼还要大一些,苏轼还未出道之前,柳永就已经名扬天下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就是一位出使西夏的北宋官员沿途所见、据实而录的场景,柳永在国内外的盛名,毫不夸张的说即便后来的苏轼都未能再创新高,此即柳永备受高层压制的根源,不难理解,在那世等级森严的王权治下,再开明的国君,也不可能容忍那个人在国民心中的地位超过他,何况那个人的父亲还曾在南唐他的政敌那里任过官职呢!所以柳永词不涉政,恰恰是他最聪明的地方,否则以他如此深巨的民众影响力,一旦属词涉政则必啸聚群雄,那么他别想活着走出词场了,包括他那个庞大的柳氏家族,都有可能遭到满门连坐!柳永啊,他是真聪明,不管你们信不信,他在当时都是绝顶聪明的一流人物,他的绝顶聪明,还体现在他提携了一宗女乐群体,和他一道开创了上百词调,为宋词后续铺垫了深厚的民众基础。试问:那个时代的女艺人能有什么地位?她们只不过是权贵阶层的玩物,甚至连人都算不上,可就是她们,在柳永这里真真正正的活出了女人的精彩!我从不在乎柳永他和多少女人好过,他对她们好那是在救她们,不然她们能有什么出路呢?离开柳永,她们就是权贵老爷的一件商品,被打上乐籍的标签卖来卖去,这里面有谁拿她们当回事呢,就算同样身为女性的李清照,在为女人赢得了难能可贵的文化话语权之后,她都不肯出示一字,为她们发出一句救亡的呼声,她甚至在她的词里刻意的剔除了她们,从她词论对柳氏乐章的评判,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一点。李清照,归根结底,代表的还是一种贵族文化,她并不想走进那些民间女性,去为她们发声吟唱,很显然,她的词,不是用来演唱的,所以那曾孕育过宋词的教坊曲子,跟她有何相干呢?从歌者的角度来读宋词,是痛苦的,因为你从中读出的,只有深深的屈辱,和无尽的眼泪……柳词《祭天神》:“算伊还共谁人,争知此冤苦?”好在还有柳词,曾为她们洒下一束人性的光辉,否则,我简直不知道她们还有什么人走的活路——一群被拐卖的旧时代女性,直到今天,还在被世人遗忘的黑暗角落里,苦苦的挣扎着,有谁肯放下身段,听听她们心灵深处,那一声冤苦的哀鸣呢?
关于柳永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可由宋初歌谣探知一二,歌曰:“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不愿帝王召,愿被柳七叫……”一般歌女唱唱也罢了,但若后宫也这么来,可是不得了,你想这帝王家的脸面还往哪搁?按宋人记载,柳词“传禁中,多称之”,就是说后宫那些佳丽都喜欢唱他的词;柳又喜与内官交通,曾在内官史志聪的举荐下进献应制词,仁宗以为史、柳内外交通以为奥援,由此加以责斥……柳词不像苏词那么锋芒毕露,柳是曲径通幽,其背后大有文章可做,只不过人们很少去探讨,大约人心多是懒的,少有人肯去用心攻读,是故读者多,而知者少。柳词:“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然而我偏偏就是喜欢探究那些常人不到的妙处呢......
你们看,柳永词不涉政言不称雄都成了宋仁宗重点防范的对象,我就不知某些人为何还那么风言风语的,死逼着柳永往枪口上撞,非得让柳永也来苏轼那么一场乌台诗案才肯罢休吗?动动嘴逞逞能到底有多了不起,这就篡越到先祖头上来了,要撞他自个撞去呀,看不把个傻脑壳撞碎了才怪,真是不在官场混不知官场的厉害!
如果历史真能穿越,请把这些个傻脑壳都投到那里面去,看他们哪个能像柳家父子一样安然无恙毫发无伤的从南唐官场过到北宋朝堂?告你吧,柳氏父子在我眼里是最会做官的人!人家就算基层为官,也做成了两宋四大名宦的威名,问问他们哪个能行?除了一张嘴瞎哔哔,恶声恶气、风言风语,背地里捅刀子,明面上使绊子,抠着个字眼儿满处栽赃陷害,还会干什么哪?!
特别注明:“他对她们好那是在救她们”,源引《乐章集》:“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如此了然的救赎,只要不是弱智到极点的人,都不会看不出来吧?读书最忌心术不正,好端端一篇文,唯恐你读到好处,非得给你解得乱七八糟,某些人为啥这么怕见人好?我是真不明白了!
2019-1-31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