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的周记里写了一句话:我是一个内向又胆小的人,只要有演讲或一个人参加的比赛我都不敢去。
看了周记,我问她:“你为什么觉得不敢一个人演讲或参加比赛就是内向呢?”
她说:“因为大人们都是这么说的。”
原来是大人们把错误的认知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又用这个标准给自己贴了个标签。
我又问她:“你觉得内向好吗?”
她说:“不好,大家都喜欢外向活泼的人。”
“你这么觉得啊”,我说:“我带你重新认识一下内向吧。”
我给她讲了《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本书里的几个知识点:
1、内向和外向的分别是生理性的,我们可以从生理结构的角度判断一个人是偏内向还是偏外向。但是,并没有绝对外向和内向的人。
2、判断一个人外向还是内向,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
外向的人越玩越带劲儿,人越多越开心,只要热闹就会觉得充满了能量;内向的人在人多的环境下会觉得越来越累,他需要自己在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安静一会儿,才能够逐渐补充上能量。
所以,敢不敢公众演讲、敢不敢一个人参加比赛,并不是一个人外向或内向的判断标准。
3、内向与外向并优劣之分。
内向的孩子还拥有一些特别的优势,比如,内向的人心思更细腻,有更丰富的内心生活;内向的人可以更深入思考,更有创造性思维,更擅长艺术创作;内向的人更容易守法,更不容易打破规则;内向的人更珍惜长期的友谊,等等等等。
和她讲这些的时候,我正剥着手里的橙子。她接过去一块,塞进嘴里,说:“我好像没有很内向。”
我又塞了一块给她,说:“就算有点内向,也不是什么坏事。”她笑笑,抱着剩下的橙子找哥哥去了。
我想起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大人们都觉得我外向,每个学期老师的评语也会这么写。我也觉得我挺外向的,应该去与人交流、应该去做主持、应该去表演,应该在热闹的场合里怡然自得。
现在回想,那些时候并没有让我感觉游刃有余,反而有时压力很大。后来,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其实更偏内向,于是开始更多地安静地和自己相处,内心果然多了更多稳定感。
我们常说,一个人赚不到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同样的,父母也无法给孩子认知范围以外的引导。要想给孩子更全面、更科学的引导,唯一的途径就是育儿先育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