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行为是:
一刻不离的陪孩子上英文网课。
2. 我这个行为是服务于什么需求?我做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服务的需求:照顾到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更加认真,使孩子专注在学习的每一刻,以至于他的收获更多!
目的:看着孩子,以避免他不专注,防止他收获少!
(是在避免什么/防止什么呢?)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需求?(觉察需求背后的根源)
信念→恐惧→需求→行为
不专注就会收获少,收获少就积累少,积累少就成果少,成果少就不卓越,不卓越就不够好,不够好就很卑微,就是无能为力的,是没有能力的。
信念:我是没有能力的,我害怕感受无能为力的感觉,害怕感受卑微感,我需要被看见,我不停的在权威面前做。
4.我这个需求不改变,行为能改变吗?为什么?
被看见的需求不改变,就会一直在权威面前做!
做才会满足那个需求,需求不断,行为不止。
5.过去为了改这个行为,我做了什么无效动作?有效的支持自己的步骤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