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一个人——不是伤感,也不是执拗。我们的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人。”这是今天在刘同老师的《一个人就一个人》上看到的的话。
一个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人;我们离开,也是一个人。
那些在活着的生命里遇见的人,短暂陪伴的人,都叫做客人。
我们每天都在和千千万万的人相逢,也许是在某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场合。有时相知甚多,有时相知甚少。可能是交往,也会是转角。
有太多未知的结果,其实早就了解,毕竟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或是一群人本就是个不太容易的过程。我猜,难度不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驯化印第安人来的轻松。
这几年,可能是辗转的身份越来越多,让我对之前除了学生的角色有了更多的新的认识。
其中一个,就是对朋友的定义。
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情有浅有深。存在相交的灵魂,有的,仅是朋友而已。
我总觉得,生命脉动的时间终究是短的。所以,便要求得与身边人交往的愉悦。如果真的没有缘分,至少我还有自己这一个人,这不叫孤单。起码我有自己的影子。当然了,这是我近来才懂得的道理。
之前,我总是在一段相处中从之前的侃侃而谈变得逐渐谨小慎微。我会在手机屏幕前守着和朋友聊天的页面不动等着第一时间回复消息;也会在两个人的交谈中主动靠近对方的话题。这不是虚伪,也不是心机,只是一种笨拙的渴望留住朋友的方式。
我也发现自己,其实就是个冥顽不灵的鸡蛋。外表冰冷坚硬的一批,内里柔嫩心软的要死。我总是不忍心拒绝我不讨厌的人的请求。拒绝会让我有一种害了他们从而愧疚的罪恶感,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感觉是哪来的。
想竭尽全力的帮助,也要看这个人值不值得不是。毕竟,该走的总归留不住。留下的,不是好的,也会是舒心的。
当我发现周围的人明显害怕孤独的时候,我庆幸了自己。
这便是其二,对孤独的理解。什么是孤独?什么样才能叫孤独?
在我看来,孤独不是数量上的单一,而是精神上和内心里复杂的空洞。我可以在一群人里表现的形单影只,却不能忍受灵魂上的荒芜。
我们的本意是志同道合,三两狗友,新醅酒。可当他们没有出没的时候,一个人也未尝不可。
“一个人就一个人”,我从不怕别人的眼光。该懂的都懂,不懂得也莫强求。不是有句话嘛,“强扭的瓜不甜”。同理,强求的人,也不会永远。
最后,再次引用刘同老师书里的话。
“你有底气去探寻和面对世界,才有资格收获世界早已藏好的奖赏。”
这里的朋友不多,但明天见。
今夜好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