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来访者中通常有这样一群人—“绝对的好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关系里面只付出,不接受。可这样的好人往往却得不到他们觉得理应得到的和谐关系,甚至常常遭遇伴侣对自己的不忠。在他们的关系里好存在这样的一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的关系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这种只付出,不接受背后有很强的道德至高感和控制感。简单来说,他们的关系是非常不平等的关系。
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回予我更多…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那么,相应的,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一旦他真的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的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
从情感上看,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恋。“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逃避内疚,过分地迷恋清白感。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
许许多多的“好人”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受,企图彻底消除自己的内疚感。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两类:禁欲、助人。禁欲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的付出,而助人则是只付出不接受。我们拒绝一个人的付出,其实也就是在拒绝与这个人建立关系。关系,是一个生命的核心因素,是我们痛苦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来源,总之是让我们人生丰富多彩的主要来源。而禁欲者拒绝了关系,其实也就拒绝了生命。对于助人者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抛弃需求。他们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想,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别人很快不想从拒绝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反而会怨恨他们,远离他们。因此,长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独的。
海灵格称,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的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一种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富有价值。接受需要并不是一种罪恶,请你脱下“绝对好人”的外衣,真实的感受自己内心的需要,在付出的同时,懂得接受,让关系在平等平衡中建立与流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