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遭遇过这样的经历:微信上总有一些父母私信你,邀请你为他孩子参加的诸如“萌宝秀”之类的线上活动投票。
像下面这种萌宝类↓↓↓
也有这种学霸类↓↓↓
刚开始遇到这种请求的时候,我心里就有抵触,但碍于朋友情面,还是会照对方交代的点进去投票。再者说,有些朋友婚前堕过好几次胎还能怀上,接盘的老公也不容易。
点进去一般是这样的:投票之前要先关注主办方的公众号(坦白说,那些三流的公号推送的图文,即使给我钱,我还是连标点符号都不想看),然后还要附上你的个人信息(比如邮箱和电话号码,年龄,性别,是否婚配)。
熟悉的页面,熟悉的操作,还有熟悉的“举手之劳”
给孩子投票这种邀请活动和生硬的微商产品广告不同。
它穿着“爱”和“纯洁”的外衣,带有极大的迷惑性,稍不留神,心一软就沦陷了。
投完票后,一般当天会风平浪静。过段时间,金融理财产品电话、房地产电话、旺铺寻租电话……总之,各种奇葩的推销和服务电话,会在任何时间段打过来骚扰你。
经历过几次血的教训之后,我终于认识到自己有多么愚蠢了(天杀的愚人节,带走了“哥哥”,还要来折磨我)!
因此,再收到这类消息,只要时间允许,我往往会劝一些父母不要干这事儿,但基本是无功而返。于是我想,难道这全是无良商家的责任吗?
人委婉一点,也许心里这么想:
遇到不屑一顾的,也许心里这么想:
时间久了之后,我便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关系没那么亲密的朋友一给我发这类信息,立马拉黑,但偶尔翻朋友圈,还是经常能看到这种拉票行为。
于是决定写这篇文章,在吐槽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分析我为什么不再给你们家的孩子投票。
除了上文提到的,投票会给我带来无止境的骚扰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又不是住你家隔壁的老王,我没义务关心你们家孩子够不够优秀,他身上又没携带我的染色体。
我不否认父母之爱深如海,有些父母为了孩子连死都不怕。在很多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最值得肯定与鼓励的。
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们家的孩子,你们好好爱他不就行了吗,干嘛要我一个外人参与进来呢?你们夫妻俩在无数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邀请我一起参与呢?
总而言之:我理解并钦佩你爱孩子的心情,我也鼓励你推己及人,向爱你的孩子一样爱这个世界的生灵。但你不能要求其他人像你一样去爱你的孩子。
爱虽然弥漫在空气中,但它终究是极端个人的事情——只有个人可以为自己的爱负责。所以,请恕我不参与这类不仅无聊的投票活动,也呼吁更多人不要再设计(涉及)这样的活动。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的活动像病毒一样扩散?根本原因就是上面说的:人们爱得公私不分。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石的“差序格局”的社会,还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再加上漫长的专制统治,人们为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和政治文化环境中活下来,必须毫无底线地出让个人权利给集体(小至家庭、宗族,大至国家、天下)。
这样的文化环境导致人们的独立意志很难建立,甚至出现了主动“阉割”的现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为不忠。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而现代文明则是西方启蒙运动之后才开启的,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公私分明”——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泾渭分明(“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中国由于没有独立意志的传统,便难以做到公私分明,压根就分不清哪些是公共领域的事情,哪些是纯粹的私人事务。
对于青年一代而言,最深切的体会莫过于回家过年时,亲戚长辈们一开口就打听你的个人生活。
我自己也出生于传统的农村,在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可谓付出了血的代价。后来发现,不仅仅我一个人如此,整个青年一代,都面临着这样的变革与成长。
“公私分明”到底是个什么鬼?它是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公民社会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简而言之:个人的事情个人解决,公共事务则由社会各领域的成员共同参与解决。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向社会或国家求助,将其上升为公共事务——社会和国家是公民生存的底线与母体。
说得严重一点,这种为了自家孩子到处邀请人投票的行为,破坏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底线。
其实,受“公私不分”的影响,很多人一当上父母之后就会冒出很多奇葩的行为,远不止邀请闲人参与投票这么简单:
有一些自信心不太够的父母,往往喜欢逃避责任,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委托给学校老师、爷爷奶奶、教育专家、亲朋好友……
唯独没想到最大的责任在于自己,孩子一出问题便认为是被别人带坏的。
Papi酱之前录了一个视频叫《有些人一谈恋爱就招人讨厌》,细数情侣们对他人生活肆无忌惮的破坏,我也想录一个,就叫《有些人一当父母就招人讨厌》,可怜我才华有限,只能写这篇文章吐个槽。
但是,个人私事和公共利益之间并非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比如说孩子被拐卖这种事,这几年已经升级为千家万户共同关注的社会现象。这样的事情,便需要社会力量和国家暴力齐出动,一方面找孩子,一方面将人贩子绳之于法。
所以,像《亲爱的》和《失孤》这样既关乎个人家庭亲情离散,又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我是毫无保留地安利的(虽然从艺术角度《失孤》拍得并不怎么样)!
为此,我在这里郑重承诺: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被拐了,我一定会转发你的寻人启事,不收你钱。
我劝阻身边做父母的朋友不要参与这样的活动,除了对活动本身深恶痛绝之外,还有就是出于对孩子的隐私和安全考虑。
把孩子或父母的信息都晒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这种行为不仅无聊,而且还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其中的风险是没办法把控的,你完全想象不到会发生什么。请认真看着我严肃的表情,我真的不是在危言耸听。
犯罪分子掌握了父母晒出来的信息趁机将孩子拐卖走,这样的案例应该有听说过的吧?这样极端的案例可能很少,但有一件事情是必然:你在晒信息的同时,商家们正在背后建立数据库。
他们一方面根据你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定期向你们推销各种产片(请思考:这里面有多少比例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在整理投票人的信息,然后出售给公关公司。这背后还有很多种可能,请自行脑补,我就不多说了。
有时候我真觉得很搞笑,你连怎么保护自己的孩子都不知道,你还说你爱他,还用这种爱去伤害无辜的人!
电影《亲爱的》剧照
还有一点更可怕的事情你可能没意识到。在理想环境里,投票本身其实是一种社会公共行为:在网上投一票给你的孩子,就意味着给你和孩子多一份肯定,这是一种网络话语的表现。
但是,在现实社会里,由于很大部分人还没建立起基本的理性与底线,网络话语有时候也会演化成网络暴力,甚至成为杀人的工具。
今天盲目地给你投票的那批人,没准一转身就变成网络暴民,毫无底线地去辱骂手无寸铁的无辜的人。在近几年,有不少青少年和公众人物,因为承受不住网上的谩骂,自杀身亡(“哥哥”当年就是受不了舆论暴力才跳楼自杀的)。
请问,这些危害,你想过吗?
也许有的父母要问:既然不让参与投票活动,那你说我该用什么方法表达对孩子的爱呢?我觉得至少可以有以下三点:
第一, 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怎么做一个称职的父母。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读书,不妨多去书店逛逛,多读些跟教育相关的书。
第二, 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陪伴,投票这种事都是浮云。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读书,不妨多带孩子去书店逛逛,陪孩子一起读一些优秀的绘本,了解孩子的视角,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
第三, 尊重界限。一方面,尊重私爱与大爱的界限,别再玩类似投票的愚蠢游戏。另一方面,给孩子适当留一部分独立成长的空间,比如说,在获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再看他的日记。
最后,说一句让父母们不爱听的话:父母之爱原是生命本能,因为他的身上遗传着你的基因。你爱他,在旁人眼里,根本没什么了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