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年第7周】戏里戏外皆精彩——《社戏》的随笔思考

【2020年第7周】戏里戏外皆精彩——《社戏》的随笔思考

作者: 小河七七 | 来源:发表于2020-02-17 08:39 被阅读0次

七七

《社戏》教过很多遍,几乎每次都把文章定格在小说题材的范畴中,始终无法挣脱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凡俗老套的教学。很喜欢丁卫军老师“矛盾”教学追溯法,在学生的问题中生成精彩课堂,可这样的发现没有一双慧眼和多年的教学敏感,不用学,也学不来;王君老师曾经把《社戏》分别作为主题性文本和写作型文本组织教学,虽然没有机会看到课堂实录,在博客里听王君老师聊课,都能感受到昔日课堂的意外和精彩。

精彩的课堂背后,是教者深耕细作的研读,和敢为人先的大胆创新。于我们而言,能够自圆其说尚有困难,更不要说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王君老师说,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因此,我还是想多读读,多想想,多问问。也许,这样就会找到切入教材的另一扇窗口。

《社戏》是小说,文中的“平桥村”“鲁镇”是虚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说:“收在《呐喊》中的《社戏》是小说,也是回忆童年生活的美丽的抒情散文。”这样想着,我也就不再纠结它是小说,还是散文了,把教学重点放在领会文学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就好。非要文体认证的话,那不是我们的活儿。

这样经典的文字,如何用好教材?还是说一说我自己的解读吧。

阅读《社戏》,我发现文章直接写戏的段落主要集中在课文14-21自然段,除了写看社戏以外,作者之前在开头交代了平桥村的情况,以及我在外祖母家度过的快乐时光,接着是看戏前的波折,月夜驾船去看戏;之后是午夜返航,停船煮豆等情节。标题是《社戏》,可文章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描写看上去和社戏并无关联的情节,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能不能读懂作者取材的用意?

仔细品读,文章中看社戏前和看社戏之后的很多情节都和社戏有关,而作者的描写戏里戏外皆精彩。

让我们聚焦看戏前:

课文第一段,用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平桥村的偏僻,“住户不满三十家,只有一家很小的干货店”,话锋一转,“但在我是乐土。”这句话似曾相识!鲁迅回忆性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类似的一句,那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就是孩童眼中的世界,它和富足无关,和大小无关。在平桥村,“我”得到了优待,不但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接待,还不必为偶尔触犯同龄的长辈受到责罚,更得意的是可以优先享用美味大虾。每天和伙伴们的生活也充满无限乐趣。钓虾,放牛,还可以看戏。作者说“至于我在那里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如此说来,前面的三节介绍其实都是为了引出“社戏”这个中心情节,文章衔接自然,如果不细细咂摸,又如何在文字里前后勾连呢?

看戏哪那么容易?小说文学,要求内容动人、有魅力外,过程自然要曲折些,“文似看山不喜平”嘛!作者在5-9自然段,描写了看戏前的起伏波折,与此同时,也融入了“我”看戏不得的沮丧心情,很是精彩。

看社戏要等时间,在“我”十一二岁的这一年,终于赶巧了,有机会到赵庄看戏,文章情势一起,作者的情感也被调动起来了。遗憾的是,没有船。文章一起一伏,牵动人心。看戏无望,“我急得要哭”;下午时分,伙伴们都去看戏了,而我也开始了想象,甚至出现了幻听。“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我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我”一方面要听母亲的话,一方面还得顾及外祖母的感受。但是,毕竟是孩童,越想掩饰,越掩饰不住无法看戏的失落。“我”不钓虾,东西吃得也少。饭后,伙伴们回来了,高兴地讲着戏,“我”不开口;直到双喜向家人提了有船的建议,“我高兴了。”双喜向母亲和外祖母打了包票,等不及她们的意见,“我们立刻一哄的出门了。”

看戏的第一段波折至此结束,“急得要哭”“似乎听到”“不开口”“我高兴了”这些情绪上的变化,完全是和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描述不动声色,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文字下涌动着汹涌澎湃的情感,比大哭大闹更安静,描写作者的失落和难过却更有力量。

前面说第一波折,其实还有第二波折,那就是在月夜行船途中,我们看戏心情急切,误把松柏林当作是赵庄,把火当成是戏台。

至于第三波折,应该是对看戏的期待。“我们便挤在船头看打仗,但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我最愿意看得是……其次是……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当初只是……后来竟……我以为就要……不料……仍旧唱。”“我”心心念念地期待很久的社戏,竟然是这样的,从作者大量的副词描写中,我们读出了埋怨和无奈,甚至想逃离。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我忍耐的等着……”“双喜终于熬不住了……”“我”心心念念的社戏,竟是如此让人难熬,字里行间,让人看不到多少对社戏的欢喜。

让我们再次聚焦看戏后“停船吃豆”的情节,从表面上看,这部分和“社戏”没有多大联系,细读时,我们会发现,这部分再次集中笔力描写了桂生、双喜、阿发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三个人,在这部分描写中,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先看桂生,他是最先提出停船煮豆吃的人,大家折腾了那么长时间,用力划船,体力疲乏很正常。由此可以看出,他细心,很有生活经验。再回想看戏的时候,“我”托桂生去买豆浆。没有买到,他觉得很抱歉,还要去舀一瓢水给“我”喝。更能看得出,他体贴,会关心人,友好,善良,适合做生活委员。

再看阿发,当双喜不知道要偷谁家的罗汉豆时,阿发亲自查验了自己和老六一家的豆,比对大小之后,让大家偷自家的。读到这里,我觉得这一段真有趣,阿发真是个实诚的孩子,他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家长是否会责备,只想着大得更好吃。淳朴的农村才会有这样大公无私的孩子,他适合做财务总监,诚实,朴实,没有私心。

双喜,聪明,有担当,有领导力,这在前面的情节中已经得到证实。这里的双喜表现出细致、谨慎、善良的特点,他让众人不要只在阿发家偷豆,可见他懂得为别人着想。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灵动。双喜是领头羊,一声令下,众人信服。

文末,作者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豆是好吃的,那是孩童时的美好记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可学生一定不理解,为什么作者会说那夜的戏好看呢?

课后拓展告诉我们,《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京戏的两段经历。选入教材时,只保留了作者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原文前两次看戏,作者对剧场看戏的厌烦,人满为患,名角总是迟迟不出现,整个剧场不过是吵吵闹闹,大跳大叫罢了。人与人的冷漠,着实让我觉得在剧场看戏不是我的生活方式。没有在野外看的戏好,也许也正是在农村看社戏,我才走进剧院的吧!

一边抨击都市剧场,一边盛赞农村社戏;一边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一边是对假恶丑的憎厌。怀着对热诚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戏里戏外自然是温暖,是善良,是美好,是精彩!

相关文章

  • 【2020年第7周】戏里戏外皆精彩——《社戏》的随笔思考

    七七 《社戏》教过很多遍,几乎每次都把文章定格在小说题材的范畴中,始终无法挣脱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凡俗老套的教...

  • 诗词短句

    人生如戏,戏里戏外,各自演绎着精彩。

  • 戏里戏外皆故事

    1.我们的故事 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事,而且每一个人心中总会藏着大大小...

  • 随笔|戏里戏外

    《楚门的世界》真是一部好影片,引人深思。 影片讲了世界上一个叫海景镇的地方,整个镇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所有建筑...

  • 散文:《人生似戏,戏似人生》

    人生观如戏,如果懂得演绎,戏里与戏外,悲欢离合都是种精彩场景;言戏如人生,如果懂得哪个是真实的自己,那戏里戏外,都...

  • 曹昂——被尘世淹没的世子

    我喜欢历史,也喜欢写人物,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精彩的故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里夜已深,戏外日暮时,戏里戏...

  • 人生是一场并不华丽的演出

    人生如戏,戏梦人生 谁不是戏里的演员 谁不是戏外的观众 你在戏里看着戏外的喜怒哀乐 我在戏外看着戏里的悲欢离合 谢...

  • 戏里戏外

    每个故事都有人在表演 久了 便分不清自己是在戏里还是戏外 如梦如幻 却不知梦幻不过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幻灭了也会缠...

  • “戏”里“戏”外

    阿楠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变得这么廉价,随口而出的一句“喜欢你”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更别说脸红。果真...

  • “戏”里“戏”外

    雨沫篇 阿楠篇 那天正准备卸载王者时在大厅里遇见了“南风如有意”在找师傅,看头像应该是本人,声音也蛮好听的,反正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第7周】戏里戏外皆精彩——《社戏》的随笔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gv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