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想着利用这休闲假日给家人或自己做一顿美食的简友一定不在少数,所以,今天的日更就来聊聊美食吧。今天的主角是——排骨。
排骨在二师兄家族中属于味美价贵的部分,仔排、腩排、草排...前排、中排、后排…种类繁杂,名目众多。那么,你懂挑排骨吗?
排骨排骨,既有吃肉的畅快,又有啃食、撕扯的快感,偶尔还掺入了软骨的脆、骨髓的香,即便吃的时候偶尔狼狈、偶尔脏手,但谁又能抗拒这样丰富多维的感官体验,那可是吃其他大块肉肉替代不了的。
糖醋小排、排骨年糕、土豆烧排骨,同样用的都是“排骨”,排骨的外观却有天壤之别,小排、仔排、煲汤小排、肋排……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到底怎么挑才能挑到一块“正确”的排骨,今天一次告诉你!
1、不同的排骨名称到底都是哪哪哪?
先来浅上一堂生物课,一般的猪猪大约有14对肋骨(28根),一些特殊品种大概有16-17对(顺带一提,人类有12对,还是有点相似的哈?)
脊骨连着整排肋骨的部位(圈起来的部分),都是一般说的“排”骨范围。在科普各种排骨名称和部位前,先给大家一个简单判断的基准:
(1) 越靠近背的部位越瘦,越靠近肚子的部位越肥
(2) 胸至肚子上部是软骨的主要分布区
(3) 靠胸部位的肉质比较细腻,越往后通常肌肉纤维越粗
因为猪猪主要靠前腿活动、后腿支撑身体,所以前半身的肉肉是弹嫩路线,后半部靠近臀腿部位都是偏瘦、肉质纤维粗大,料理不好口感容易柴。
肉质大致的口感走向:
一般常见的排骨分区方式有2种:横向分区(背往肚子方向)跟纵向分区(头往尾部向)。
先说横向分区,这种切分在菜场或是大型卖场比较常见,大致可以把整个猪猪的中段切出:大排、肋排跟五花肉三大块。
大排就是靠近脊椎的整排肋骨,骨质较硬、条形均匀,经常用于烧烤,也称烧烤肋排(再往脊骨方向去一些,纵向切片,就是常见的大排片了)。再稍稍往肚子方向的肋排称作带膘肋排,也是中餐里红烧、糖醋、蒸比较常用到的部位,带适量肥膘跟软骨,口感丰富。
再来说说纵向分区(头往尾部向),可分为前排、中排、后排(每一区块还可以分为靠背部的“硬边”或是靠肚子的“软边”)。总的来说:
前排:肉质细嫩,多脆软骨,但带肉率偏少,少硬骨,不建议煲汤,更适合蒸或红烧;
中排:骨头扁长,肉质鲜嫩,肉量适中带适量肥脂,适合大部分烹饪方式;
后排:骨头粗硬,适合炖汤,带肉率高,但瘦肉会比较多,建议久炖,不然可能会有点干柴。
这种分区法常见于超市里已经包装好的排骨肉,俗称的小排多半是取上图前排的位置(大约第5-6跟肋骨之前),肋排粒跟片状的猪大排取自中排+后排的位置(尾椎之前)。所以一盒小排里可能包含了靠近胸侧带软骨的部分(偏肥),也包含了靠近脊椎的硬骨部分(偏瘦)混合。优点是各种口感都有、免切免剁,烹饪起来方便省心,缺点就是偶尔需要碰碰运气,不一定每块都是理想的“精准部位”。想要买到特定部位的排骨,还是到菜场亲自指定更精准哦!
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汤小排”,其实它不属于狭义上的排骨(不在肋骨位置),大多是颈骨或龙骨(脊骨)、尾骨的组合,硬骨多、无脆骨,边缘带的主要是瘦肉(基本不带肥),但胜在带骨髓,刚好适合炖汤。
排骨的名称各种各样,不同地区约定成俗的叫法也略有差异,下面,还整理了一些地域性的特殊叫法。
腩排(1):粤语地区习惯将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称作腩排,前胸部位反而称为肋排(2);
草排(3):江苏有些区域则会将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称作草排,但特指肉层较厚,上面有着些许白色软骨的区域(应该更靠近前胸部位),有时候也会俗称为小排。
仔排(4):指腹腔连接背脊的部位,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可长达30厘米,油脂丰厚,肉质细嫩,适用于多种烹调方法,比如说炸、烤、红烧等(也就是上面说的,正中央的中排/肋排粒的位置啦)
2、挑好了排骨,再来说说怎么烧
第一招:“蒸”
挑选原则:易熟、嫩(最好带脆骨)
说起蒸排骨,粤菜里的豉汁蒸排骨永远是我的心头好!有别于吃其他排骨的体验,不需经历酣畅淋漓的撕扯,吃的是一口嫩滑,再感受一把软骨和后槽牙合奏的过瘾脆响。在当地菜场里,前排才是排骨里的香饽饽,永远卖得最快,晚到者无。
想要做出口感嫩滑的豉汁蒸排骨,除了抓腌手法和生粉的加持,选软边前排才能深度还原。前排里自带一层油膜,蒸后软嫩香滑,同时脆软骨丰富,提供冲突又带劲的口感。懂行的人甚至只认前排第二、第三条肋骨部位,嫩滑程度感人,怎么蒸都不太会老。
同样都是蒸排骨,粉蒸排骨透过和米粉打配合另辟蹊径,香、糯才是粉蒸排骨的灵魂。有了米粉的包裹,排骨本身的口感无需追求极致嫩滑,甚至带点肉质纤维感也不错,因此在排骨部位的挑选上可以略微宽容,盒装的“小排”(整体前排部位)或是肋排粒各有拥护者。喜欢肉感充足一点的可以选小排,喜欢筋膜拉扯感+脆软骨的多重体验,就选肋排粒啦!
第二招:“红烧/糖醋”
挑选原则:易熟、块形小且均匀
谁都不能撼动糖醋小排在排骨界的经典地位。考究一点的饭馆基本都是选块形均匀的肋排粒,一来好看,二来口味、熟度更容易做到均匀。在家自己吃的话可以用盒装的“小排”(前排部位),虽然块形跟口感比较“多种多样”,但胜在性比高,而且肉层更厚哦。
不同块形的糖醋小排第三招:“炖/焖”
挑选原则:肉层厚实
如果说江南的糖醋小排是细腻的婉约派,川味的土豆烧排骨就是大开大合。大块大块的排骨肉才配得上大块的绵密土豆(对,土豆也同等重要)。要块形大又有肉感,那还不得首选“后排”部位,骨粗肉厚,小小的遗憾就是肉质偏瘦了(好在土豆烧排骨的做法完美解决了这个bug!)。
说是烧排骨,但其实“焖炖”才是好吃的关键,焖的土豆绵密松软、排骨酥软就能刚好出锅啦。漫长的等待也给足了时间入味,郫县豆瓣标志的红油香跟咸鲜,在味蕾上留下漫长的尾韵,让人急忙想吃下一块。
第四招:“炸”
挑选原则:易熟,块形均匀,带适量脂肪
炸排骨的C位必须给到蒜香排骨,油炸很讲求油温跟受热均匀,所以切分得刚好的“肋排粒”自然是优选啦。
同时这部位的肉层薄,而且分布均匀,刚好裹住骨头一圈,所以也不太需要担心炸不透。如果喜爱炸物酥脆的面皮口感,也可以试试看桥头排骨的做法啦。
第五招:“煲”
挑选原则:带硬骨(骨髓)
煲汤讲究的就是一个醇香,要选骨头比较粗硬的部位,才有丰富的骨髓。以肋骨部分来说,后排比较合适,肉质也刚好需要久煮来变得酥软,前排的骨头细,骨髓含量较低,不适合煲汤。
除了肋骨的部分,整条脊骨也都合适,包含了一般常说的颈骨、龙骨跟尾骨,盒装的排骨也经常组合这几个部位作为“汤小排”来贩售(排骨之外,粗壮的腿骨【筒骨】也是煲汤的好选择)。
除了家常的排骨汤,东南亚特色的“肉骨茶”也一直是我的心头好。肉骨茶多半选用略带油脂的条状肋排,刚好也是肋骨比较靠后的位置,骨头偏粗,既适合煲汤,肉质又比脊骨部位软嫩,可以说是全能型的选手了。因为选用的肋排部位,肉骨茶会比一般排骨汤油脂更丰富,本身浓重的胡椒味跟药材香刚好平衡了这种腻感,一碗下肚,感觉整个人都滋润了。
第六招:“烤”
挑选原则:带适量脂肪、厚度均匀
烤排骨在餐厅或日常餐桌上不算常见,却是一些烧烤小摊上的镇店之宝,还得遇上耐得性子的老板,才能让它的美味彻底释放。
烤跟炸对排骨有类似的要求,肉层不能太厚,最好块形规整,才能均匀熟透。骨、肉、油脂比例、块形,各方面都有均衡表现的的肋排(中排)当属不二选择。
肋排切成一口一块的大小,拌入特制调料充分抓腌,最后交给烧得发白的炭火持续猛攻,逼的排骨滴油、表皮收紧,刚好锁住里头多汁的紧实嫩肉,搭配分布均匀的脆骨,鲜辣脆爽,可以说是烧烤里相当奢华的体验了。
没有烧烤摊老板的钻研精神,在家也可以用空气炸锅吃上同等美味,空气炸锅建议选块形小一点的肋排粒或肋排条,有烤箱的话可以直接上整条大肋排。
简单用叉烧酱或现成的烤肉酱均匀涂抹,200摄氏度烤50分钟,翻面再5分钟就完成了。有大菜的派头,但只要萌新的厨艺水平。
3、最后再来复习一下
买盒装排骨
小排:煮汤、糖醋、蒸;
肋排粒:经典糖醋小排部位,蒸烤煮炸各种料理方式都ok;
汤小排:只适合煮汤,需要久煮。
菜场挑排骨
前胸:软骨多、肉质嫩滑,适合蒸;
中段(腹部):肥瘦适中,骨肉比例均衡,适合各式料理方式;
靠近臀腿部:骨头粗、肉瘦,适合煮汤或焖炖。
*越靠腹部越肥,越靠背部越瘦。
*煲汤的话,认准脊骨、腿骨(筒骨)这些骨头粗的部位,骨髓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