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就是阅世”,哲人如是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使自己的阅历丰富和深刻,总是难免想去寻找,那理想的光辉,那正义的呐喊。阅读就是这样的一种寻找,阅读能让你抵达精神的家园,使你沉湎到书中的字里行间,品尝人生的百味,感受真情的醇美,领略命运的奇妙。
在诸般文艺作品的阅读中,在我,对随笔类文章有着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偏爱。我以为,随笔文章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它们或立论新颖独到,发人所未发,或评析世态人情,尖锐触及习俗及传统,极具思想锋芒,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阅读,使我们在岁月旅程中的散步显得诗意芬芳。
2007年的春花秋月早已沉入记忆的河流,但当《2007年中国随笔排行榜》一书扑进我的眼帘时,我的眼前就如洞开了一个闪烁异彩的世界!不由分说,我把这本书带回了家,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怀着一种急切询问的心情,我打开了这本由中国散文学会评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秀枫主编的《2007中国随笔排行榜》,65篇随笔佳作,就像是6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而“2007年随笔排行榜”和“2007年随笔佳作”两个系列,则如同两位含着盈盈笑意的可人导游,跟着她们,我开始了一次心灵的旅行。
“2007年随笔排行榜”的开篇一章,是余秋雨的《黑色的光亮》,他对“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八个字推崇有加,呼吁“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忘了这八个字”,一种共鸣分明地回应在心空。鄢烈山在剖析《“贪生怕死”的权利》时,强调“要让人民安居乐业珍惜生命”,你不能不感叹,这真是一种大情怀。《赵登禹将军的菊与刀》是一篇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作者将一腔爱国之情如浓墨般泼洒其间,将赵登禹将军和他手下战士的铮铮铁骨,浮雕一般,立在书卷之上,他们都是有血性的男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不由地想,这篇随笔在某个角度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精神上回到那个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年代,现在的生活太安逸,我们生活得太没有信仰了。
跟随着作者,走进历史的天空,对历史人物再做一次近距离的访谈,实在是一种极惬意的精神享受。《从“长人”到巨人——孔子:一个人的形象史》,将那位独步千古的“古老又时髦的孔夫子”活灵活现地立在我们面前,“在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感受他的影子和气息”,聆听这位“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21世纪哲人”“娓娓告诉我们人生的许多箴言和智慧”。耿林莽一声《钟子期在哪里》的追问,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知音的缺席”这个“沉重的话题”。《从清流名士到国家重臣》阐释了“胆、识、能”这些“必要的人格素质”,对读者又何尝不是一种警醒?《愿以深心奉尘刹》将张居正的担当精神放大来看,作者追问,“今天是盛世了,可以追星可以休闲可以享受可以娱乐可以香车宝马可以纸醉金迷甚至可以戏说可以恶搞,但是否就不需要担当了呢?”阅读至此,相信读者自会掩卷深思之。这样的篇章每一次阅读,都像有一种思想的潮水在冲击着你的心海。
随笔讲究的是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这些特性就像一层幽香弥漫在本书的篇章之中。《回老街走走》的舒婷,感受的是老街时光的默契,撷取“记忆的流沙”中的晶光。刘心武在《无金日》披览了“更多的与金钱无关的普天同庆一瞬”,真让人会心一笑。《酒吧:就是让我想来》通过都市夜生活的扫瞄,对人性作出令人心颤的剖析。最平凡的生活,最平易的阐述,最深刻的思想,你不能不回应这样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站在《2007中国随笔排行榜》前,我如醉如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