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四个投资人,由四人合资由李伟当经理开起了酒吧。酒吧在北京通州区的一个创意园区里,还没有什么商家入驻有些空荡荡的。几人商量开一间爵士乐酒吧,准备到上海找一支爵士乐队过来。四个合伙人以为李伟有经验,但李伟这些年确实是去过不少酒吧,以为懂得不少,但落实下来却样样找不对门路,幸好演出时认识了一些朋友,于是四处取经,但这样就难免上当受骗,被人痛宰一刀。
几经波折,由于李伟固执的坚持,酒吧晃晃悠悠的有了雏形,但却没什么特色,开张之后生意很差。几人想着找一支全是老外的乐队充充场面,觉得这样比较高端就可以卖红酒卖雪茄这类高利润的东西。但了解下来,发现把上海的乐队叫到北京费用太高了,于是通过一个经纪公司找了一个黑人组合过来。
一个歌手和一个吉他手。黑人歌手叫琳达,是来自得克萨斯的中年妇女,身材很胖很笨拙的样子,喜欢吃零食,我亲眼看到她随身的包里总是装着三四袋薯片。但是唱起歌确是真正的“美国腔”,大嗓门和宽阔的音场把李伟他们镇住了。吉他手是一个身高至少185的瘦瘦的中年人叫jack,总喜欢戴一顶棒球帽,却常年穿衬衫西装。当他弹起吉他,是很明显的蓝调爵士风,几人完全不懂只是喜滋滋的说“和cd里一模一样”。阿坤的价值观被颠覆了,知道了见识的重要性,迅速拜了Jack为师,但他披肩长发弹着慵懒松散的爵士乐,怎么都觉得怪怪的异样。
总之呢,酒吧渐渐的有了生意,但并没有有钱人来光顾想象中的红酒雪茄,只是附近几所大学的学生来喝啤酒饮料。柜子里的雪茄放在那里完全是几个合伙人自己在抽,红酒也是自己在喝。几个股东明显对李伟很不满意,经常开会讨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这里却成为了大学们的聚集地,李伟甚至成为了他们的偶像,他感觉心满意足。那时候大学生里很多文艺青年,喜欢哲学文学喜欢摇滚新潮思想,和现在的氛围又有所不同。
李伟笑称自己成了孩子王,但我们都看的出来他内心里是得意的,酒吧开了半年,虽然不太赚钱是少量亏损状态,但人气确实很旺的。我们经常光顾这里,也喜欢这里的氛围,感觉像回到了青葱校园,发现自己虽然工作了四五年却只是勉强糊口度日,但在大学生这里也能找回尊严。那些日子我想自学英语,也因为对美国文化感兴趣,于是常常和琳达聊天。琳达是一个没什么安全感的人,头脑也简单,丈夫和一个女儿都还在德州,据说已经独自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了,但是中国话几乎还是听不懂。我的英语水平也不值一提,于是经常是半对话半依靠翻译软件的。但我和琳达还是很开心,琳达认为多个中国朋友就安稳不少,有时候甚至是略带奉承的和我们套近乎。
唐的英语水平让我吃惊,仿佛是自小生长在欧美一样,那一口流利的英语不像是自学而来的。但每次她都微笑不答,李伟竟也不知道。李伟说唐不喜欢讲过去的事情,每次企图套些话了解唐的背景,她都会生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