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距今8000-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大溪文化时期,中国早期的文字性符号或说类文字的陶器刻划符号便已起源;至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文字性符号蓬勃发展;至距今4500-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汉字体系则正式形成了。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诸种考古学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通常刻画、绘制有各种符号,其中既有象形者也有抽象者。有学者认为可将此类刻划符号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仰韶文化时期主要采取几何形态的抽象陶器刻划符号,以西安半坡、西安姜寨、秦安大地湾、海东乐都等遗址为代表,可能是“花押或者族徽之类”。这引发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指事与象形两个源头;
二是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尊口沿处主要采取图画形态的刻划符号,以莒县陵阳河、宁阳堡头等遗址为代表,具有象形性质。而且两个不同遗址所出土之陶尊上的“炅”字笔画结构相同,或许说明这种文字已经规格化;
三是龙山文化时期多字组词成句的陶器刻划符号,以邹平丁公等遗址为代表,具有明显的组织结构与线性文字特征。这种陶文符号最可确定为早期文字,且有学者认为西周时的金文与陶文之间正是正体与俗体的关系。良渚文化陶壶、陶罐上的符号可能也是此类原始文字。
类文字的刻划符号最早还可追溯到距今七八千年的舞阳贾湖遗址与蚌埠双墩遗址。尽管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及更早时期的陶器刻划符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字,但其在形体结构上却与后来殷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有前后继承关系。
而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中国考古学文化出土的器物显示,组字成句的、明显用以记录语言的正式文字已然出现。早期汉字便是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的。
涉及领域:古文字学(palaeography);考古学(archaeology);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 archaeology);史前史(prehistory);铭刻学(epigraph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