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武究竟为了什么?与人争斗?以武止戈?

学武究竟为了什么?与人争斗?以武止戈?

作者: 武当功夫传人郑师和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4:34 被阅读15次

道家武术,以明道理为首选,养生次之,技击末端。每一个动作都暗含着道家生活哲理、修行理念。眼见图片上郑师和道长的这个武术起架,深堷道家思想精髓:神形兼备、安之若素、处之泰然,左手向前伸出表示友好,在古代喝酒和茶的时候都有礼节,表示请对方先喝,您先请,我不会主动出击;目视前方,眼睛既不圆凳,也不轻描蔑视,神情自若,外松内定;右手作为主动的攻击手手掌向下放在胸前,给人一种虽然我请您优先,但不代表自己是不懂防守的意思。要是没有练过武术的人一看,一定不会认为这是一种武术的起式,倒像是在和别人礼尚往来,中国是个儒教发展了几千年的国家,而儒教推行礼制几千年了。

“常常说礼多人不怪”,为什么呢,因为经常有礼能够避免很多矛盾冲突,同时还能避免很多猜忌,在生活中起到安宁心神的作用。老有人说儒道本一家,作为在中国相互发展了几千年的两大思想派别,之中的优秀文化一定有相容并包的地方,儒家常讲要“先礼而后兵”,其实这句话同样也是道家的至理名言。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反对斗争,爱好和平,道法自然;反对扰民,反对侵略战争;对于能先下手强制服对手,也不会主动出击。礼在道家看来也是尤为重要,能先礼,如此要是避免了争斗,就不用在动武了。武乃止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止戈目的达到了,不就是武的真谛吗。

如果礼上不成非要打,那么自卫除魔也为真武,就能以静治动,以慢打快,后发先至,见招拆招,随它之变化而变化,粘、黏、连、随、打,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保护了自身。

郑道长这招起势不止充分体现了道家真武的理念,还体现出人于自然的和谐,不再是两人在对抗,而是天地人本就和谐一体,本就不分离的。

相关文章

  • 学武究竟为了什么?与人争斗?以武止戈?

    道家武术,以明道理为首选,养生次之,技击末端。每一个动作都暗含着道家生活哲理、修行理念。眼见图片上郑师和道长的这个...

  • 武:止,戈。 止戈为武和平,来战,武可止戈 拆字,解字,破而后立。 以字会友,我是贪暖,欢迎留下你们的见解。

  • 止戈武

    一字龙门阵, 乾坤生死门。 阴阳止戈武, 战歌凯旋城。 作者:陈杰

  • 招生幕僚:从古今之战中学招生——战前准备

    兵圣:孙武, 武字作何解?字形:止戈,能止戈才称得上“武”,武有七德:即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

  • 【南懷瑾老師】中國人的“武德”,全在這四個字

    所謂武者 止戈為“武” 武是什麼道理?戈是武器,止戈為“武”。所以真正武功到了家,世界是太平的,這是中國文化的軍事...

  • 《峄山碑》第06天

    小篆第6天,写“武义直方”: 1、武:不记得小时候什么年级曾经读到一段文字说“武”是“止戈”,而且把“戈”字下面的...

  • 武,止戈的智慧

    生活中我见过一些小朋友,在手机上打打杀杀,暴戾之气日胜,然却并不勇敢。有人平时作威作福,有人自命不凡,真当“暴力”...

  • 第014章:恶有恶报

    武道是以武为修行,为追求真理的第一途径。武道精神,是以武止伐,平息干戈,从矛盾争斗中找到互助统一的最终目标,武力不...

  • “武”字真义

    “武”字真义“武”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的一个概念就是:武,是由止、戈这两个字组合而成,意在能够化解干戈,最终...

  • 春日死

    他的恋爱,花草,一地狼藉,春天很疲惫。 树说:木,是对的。 武说:止戈,以战止战。 朴树:是,朴素。 万事不可过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武究竟为了什么?与人争斗?以武止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mh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