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不觉得存钱跟收入多少直接挂钩,甚至很多时候,存钱跟收入成反比。收入越高消费越高,越没有存款,收入不高反而会因为消费习惯存下更多钱,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点不可思议,但真实存在。
我的一位同事,跟我一样收入,现在还在租房,但是结余率很高,甚至可以说有点离谱。房租只要500一个月,甚至有段时间住在地下车库,每月只花150的租金。吃饭都是食堂,办公室有提供一些加班小食,像饼干、面包、泡面这些,但凡是她值班的,都不会点外卖,基本是就着茶水零食充饥了。
就这样,她今年已经在老家买下房子了,还在计划为第2套存钱。
所以说,为什么你总是存不住钱,总想要花钱呢?搞清楚这4点消费的底层逻辑,真的可以远离非理性消费,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1️为负面情绪买单
我们大部分的消费都是为过去的,残留的负面情绪买单,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周末买了一冰箱的菜,美美的计划好一周食谱,但是周一下班后,你可能已经失去自己做饭的欲望。自我暗示,今天累了一天了,这个工作太耗费心血了,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呢?于是,吃好喝好还要轻松加愉快,躺下后顺手就拿出手机点了炸、奶茶,等着送上来好好享受一番口腹之欲,借此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
你是否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如果有,那么就是已经陷入为过去的不美好、为那些已经过去的负面情绪买单了。
我们应该为这些不好的情绪,为这些过去式买单吗?清醒的时候,自然明白不应该,情绪一上头可能就会做出错误判断了。
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都会周末提前预备好,比如洗好菜、切好或是搭配好,下班到家以后只要直接炒就可以了。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直接降低了自己做饭的难度系数,在清醒的时候就完成了费时间的工序。
买菜——做饭,形成正向闭环。
2️只考虑当下,及时行乐
说现在是一个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应该没有人反驳吧?
节假日营销、各种媒体的宣发,共同促成了当下的消费习惯,变得越来越缺乏忍耐力,想要什么必须马上得到,不能等候片刻。
办健身卡的人可能在逐渐减少,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即便办理,蕞后真正使用的次数也很少。不过其他各种会员充值多了起来,常去的一家餐饮店,就向我推过办理他家的会员充值活动,可以加送10%,比如充值1000送100这样的活动形式。
不去深究,可能觉得挺优惠的,但事实是一旦充值,你就会经常想去他家,因为“不用白不用”思想。原本,你可能一年也就去5、6次,充值以后去的次数可能是翻倍的。对商家来说,这是锁定消费,所以他们是大力推广的。
对我们来说,如果不充值,是不是就能直接省下1000呢?
3️假装的远见,投zi未来
“斜杠青年”一词真的不新鲜了,出来很多年,依然有很多为此着迷,各种课程也是买的火热,美名其曰“搞钱先搞脑”。
投zi自己是不错的选择,不能否认个人成长很重要,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投zi自己的前提是锁定自己的优势。对优势提炼深化,为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是人生规划也好,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盲目买课,蕞终结果是谁开了培训课程,谁稳贝兼不赔。你觉得呢?
4️透支未来,断了退路
这点也是蕞可怕的,花未来的钱,透支信yong卡、呗这些都属于透支未来,花不属于自己的钱,注定会被缚住手脚。
面对更好的工作选择,先考虑的不是机遇,而是如果换工作可能会还不上信yong卡。累了,想休息时,发现不能停止,因为下个月还要还款。甚至不敢生病,因为...
很多人炫耀的美好生活片段,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幸福,花属于自己的钱,过自己能掌控的人生,存款的小数点,是真正的底气。
我是蚂蚁跑呀
时常会焦虑,但能很快调整状态的职场妈妈
持续分享存钱省钱赚票票的所思所得,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网友评论